释守净
第一首: 把尽尸骸都析破,从今遍界是那吒。 即使见得无纤翳,未免重添眼里花。 注释: 析尽尸骸都析破,从今遍界是那吒。 析尽:彻底剖析,完全分析。 尸骸:尸体,指死者的遗骨。 那吒: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物名。 直饶:即使。 见得:看见。 纤翳(yì):微小的云翳,这里指细小的污点。 未免:恐怕。 重添:又增添。 眼里花:眼中所见的幻景。 赏析: 这首诗是颂古四首中的一首
定光金地遥招手 智者江陵暗点头 已是白云千万里 那堪于此未知休 注释: 1. 定光金地遥招手:在遥远的金地,我遥望着远方的你,伸出我的双手。 2. 智者江陵暗点头:智者在江陵地区默默地点头表示认同或赞同。 3. 已是白云千万里:你已经走了很远的距离,就像那些飘散的白云一样。 4. 那堪于此未知休:怎能忍受这样的离别,不知何时才能重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分别的情景
【注释】 1.偈:佛教用语,指佛门讲说或诵经时所用的韵文。二十七首 其三:指《颂古百篇》中的“颂祖翁活计都坏了”。 2.铁钵:僧人用铁制成的食器,用以盛放食物。 3.摩衲袈裟(kǎn shā):僧衣,即袈裟。 4.墨盆:砚台。 5.祖翁:指和尚的爷爷。 6.底:底事,事情的原由。 7.儿孙:后代子孙。 【赏析】 此诗写一位老人将他的袈裟、钵盂等物品传给了儿子,而自己却没有东西可以给后人。
注释:刚要开始做饭,折脚铛就坏了,无奈公文还死命的催。硬把死蛇头给拔出来,随时之义大矣哉。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用“折脚铛”和“死蛇头”比喻那些无能之辈。他们虽然有才,却无法胜任,就像这折腿铛一样,无法煮饭;又像被拔了头的死蛇,没有头也无法行动,最终只能任人摆布。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揭露了无能者的窘境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释义】 堂前的露柱已经怀胎很久,长下婴儿真是俊美啊。 尚未懂得言语就先作赋,一试便直取状元来。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才子,未及成童,已能文,且能诗,其天赋之高,令人叹为观止。诗中“露柱”比喻才子;“未解语言”“未谙文字”是说他才思敏捷,早有成就;“长下婴儿”则是说他的文才与婴儿一样,初生便秀异不凡。最后两句以“状元”喻文才,极言其文才出众,才华横溢。诗人在赞美这位小神童之余
【注释】颂古:即《咏怀古迹》诗。 涅槃偿债更无殊,劈破长沙肘后符。 一句全提无话会,钱塘八月浪花粗。 译文:涅槃偿还了债务,没有什么不同,被劈开的长沙的铜印像一把钥匙,用来打开历史的匣子,从中取出来的东西,与自己心中的想法相合,没有一句话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钱塘江上八月的浪花又大又粗,就像我的心情。赏析:首句写佛家认为众生皆有佛性的说法,认为人死后都可以进入涅槃,而涅槃又是一种解脱的状态
【译文】 谈论玄妙,撒屎撒尿。 施行棒喝,止渴用盐。 树立主人,确立宾主,划分派别。 【注释】 谈(tán):讨论、议论。 说(shuō):讲解。 撒(sā)屎(shǐ):比喻随意地发表意见、看法。 撒(sà)尿(wèi):比喻任意胡说。 行(háng):施行。 棒(bàng)喝:佛教禅宗中的一种修持方法。 将(jiāng):把,拿。 立(lì):设置或设立。 主(zhǔ):主持者,即一方的首领
注释:普请是古代官职名称,指负责开垦田地的人。力已齐,意思是力气用完了。纷纷带水又拖泥,形容田地里的泥土被水冲得到处都是,泥泞不堪。展开两手人休问,意思是说,你们不用问我是怎么开垦这些田地的,因为我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昨夜三更月落西,意思是说,昨晚上月亮已经落下西边去了。 赏析:“颂古”是指对历史上一些人物或事件进行赞美和歌颂。“四首”指的是这首诗有四句,所以称之为四首
梦幻空花六十七,临行犹自老婆心。 鸳鸯绣出与人看,谁知元不犯金针。
梦幻空花,六十七年。 白鸟烟没,秋水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