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守净
【注释】 偈二十七首 其二十二:这是《佛说大乘经要义》中的一首诗,偈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首诗的原文是:“吾有懒庵兄,夤缘真有在。从东复过西,两处成交代。去矣无遗恨,所欠唯睡债。难忘手足情,特来为渠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述懒庵兄的行为,寓意了人生的意义。 “我有懒庵兄”,这里的懒庵兄指的是懒散的人,他可能因为自己的懒惰行为而受到他人的批评。 “夤缘真有在”
注释:今天腊月九日,穷汉们在外面奔波。虽然不回家,却是他们好手。陋巷里不骑金色马,回途中却穿破襕衫。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贫苦人民生活的诗。首句点明了时间是腊月九日;次句写“穷汉”在外奔波的辛苦;三四句描绘了穷汉们的生活处境;末句写他们虽不富贵却安于现状,自得其乐。全诗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刻画了穷苦百姓艰苦而快乐地生活着的形象
念念舍离诸恶趣 心心克取佛菩提 取舍二途如脱得 永嘉元不识曹溪 诗词解读 - 诗句解析: 1. “念念舍离诸恶趣”:表示不断远离所有恶行,追求清净。 2. “心心克取佛菩提”:意指内心坚定地追求佛的真理与智慧。 3. “取舍二途如脱得”:比喻选择正确之道如同摆脱困境。 4. “永嘉元不识曹溪”:可能指某位名为元的人物,对佛教的教义理解不够深刻。 - 词语注释: 1. 舍离:放弃。 2.
【注释】 常州:今浙江省常州市。福州:今福建省福州市。江风作恶浪花粗:意思是说,江上风大浪急,江水汹涌澎湃,浪涛起伏。江风作恶浪花粗:形容江上的风很大,风浪也很大。 不用刻舟徒记剑:比喻事物在不断变化,人们不能死守一种方法,而要适应变化。刻舟求剑:比喻人死板地固守旧有的条规和办法。 片帆已过洞庭湖:意思是说,一只小船已经驶过了洞庭湖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船过洞庭湖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要读懂全诗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结合注释,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日日波波走”,是说每日奔波,没有停止。“夜夜不曾停”,是说夜晚也不停息。“走到岁穷夜”,指到了一年的尽头。“依旧定盘星”,意即岁月虽然匆匆流逝,但像北斗七星一样,终年高悬,不变位置。 【答案】 夜夜不曾停。走到岁穷夜,依旧定盘星。译文:我每天奔走忙碌,日夜不停地奔波
注释:三十六旬,即一年。穷此夕,指度过这一夜。定盘星上转风车,形容天象变化无常,如风车上的齿轮一样转动不停。放开结角罗纹处,比喻解开束缚自己的心结。须信风流出当家,意为要相信自己的魅力和能力足以主宰一切,就像风一样自由自在。 赏析:诗中通过描述天文现象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在岁月流转中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他既感叹时间飞逝,也欣赏生活中的变迁和美好。诗中的“风流”,既是对个性魅力的赞美
【译文】 石门幽深又寂静,喜欢居住却不肯。 转身跳入城中隍,回到热闹的地方去。 嘈杂喧闹处清冷宁静,清冷宁静处欣赏扬州。 四、五百条花柳巷,二、三千处管弦楼。 【注释】 ①偈:梵文音译的汉语音译词,是佛教徒唱念的一种颂赞诗。 ②石门:山名。 ③好住肯住:喜欢和愿意居住。 ④城隍:传说中地府的神祇。 ⑤闹浩浩处冷湫湫:喧嚣繁华处清静冷寂。 ⑥扬州:古郡名,今属江苏省。 ⑦四五百:言多。 ⑧二三千
诗句释义: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注释: - 流水下山:比喻事物的自然流动和变化,无需人为的刻意追求或干预。 - 片云归洞:形容事物随缘而来,自然而然地回归本源。 - 人生若得:意味着如果能够像云水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铁树开花:常用来比喻极难发生的事情突然发生。 - 遍界春:表示春天无处不在,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赏析:
【注释】偈:佛教语,佛教禅宗公案之一,意即“谜”。 折脚铛(dāng):一种锅。 提掇:提起、扶持。 活业:生计。 寥泬(jué xì):空阔、清冷。 乌鸡:指乌鸦,这里比喻月亮。 【赏析】 这首诗是说,有了锅具,人们就可以做活了,生活就会兴旺起来;而有了清净的夜空,人们的心境就会更加宁静。 “我有折脚铛,三子共提掇。”意思是,我有一只破锅,三个孩子共同扶它上灶台。 “一著一著高,一步一步阔
偈二十七首 其十五 佛祖顶𩕳上,有破天大路。 这句诗的意思是:佛祖的头顶之上,有一条路,能够打破天地。这里的“破天”意味着超越天地,达到更高的境界。 未透生死关,如何敢进步。 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突破生死的关口,又怎么敢向前进步呢?这是在说,要突破生死的关口,才能向前进步。 不进步,大千没遮护。 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不向前进步,就无法得到大千世界的保护。这是在告诫我们,要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