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惠标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在中原被人们遗忘的孤石,它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孤石的根深埋于彭泽浪中,其顶却能与香炉中的烟气相互交融。孤石的崖壁上仿佛长出了鸟儿的双翼,峰顶则像是一朵盛开的莲花瓣。作者希望这块石头能早日出现在东武之地,现在它已经来到了蠡川。 【译文】: 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 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 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 【赏析】
《咏山诗三首其二》 诗句释义: 1. 蛾眉信重险:蛾眉,代指山的险峻;重险,形容山势险峻。整句表达的是山势险峻的特点。 2. 天目本仙居:天目,古代称浙江长兴县为天目山;本仙居,意味着这里自古以来便有仙境般的传说或现实存在。此句表达了对天目山神秘与美丽的赞叹。 3. 金华抱丹灶:金华,山名,相传为道教炼丹之处;丹灶,指炼丹用的炉灶。这句描绘了山中可能藏有珍贵的炼丹炉
【注释】 1. 送马犹临水:送别时,马儿还站在水边。 2. 离旗稍引风:离队的队伍稍稍飘起红旗。 3. 好看今夜月:看今晚的月亮。 4. 当照紫微宫:月亮应该照见紫微宫中的宫殿。 5. 紫微宫:指唐玄宗所居的大明宫,因宫门在北辰星之南,故称。 【赏析】 此诗是一首饯行诗,作者陈子昂与友人即将分别。诗人在送别的时刻,面对流水和远去的队伍,想到友人即将离开自己,不禁黯然神伤。于是,借对明月的描写
【注释】: 灵山蕴丽名,秀出写蓬瀛——在神话中,蓬莱、瀛洲都是传说中的仙山。这里以灵山喻指蓬莱山。 香炉带烟上,紫盖入霞生——香炉峰,又名香炉山,在浙江绍兴市西北的会稽山中,主峰海拔518米。传说东晋王羲之曾在此读书,因爱其山景而常留连忘归,后遂名“永和山”或“会稽山”。《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王)乃取玉女之膏涂之,烧以照烛,光明满室。”此句是说香炉山上的山峰被烟雾所笼罩,如同仙境。
诗句释义与译文: 长川落日照,深浦漾清风。 - 解释:长长的河流在夕阳下泛着金光,深深的水岸上吹来凉爽的微风。 - 译文:长长的河流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芒,深深的水岸上吹来凉爽的微风。 - 关键词:长川、落日、金光、深浦、清风 弱柳垂江翠,新莲夹岸红。 - 解释:柔弱的柳条垂下江面,显得绿意盎然,新鲜的莲花点缀两岸,映照出红润的色彩。 - 译文:柔弱的柳枝垂下江面,呈现出鲜绿色的生机
【注释】 《咏水诗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之一。这三首诗都是以水为题材的咏物诗,借咏水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曾添疏勒井”,指在疏勒(今新疆地区)开凿了新井,用以灌溉农田。 “经涌贰师营”,指疏勒河经过贰师将军李广利(李陵之舅)所屯驻的军营。 “玉津花色亮”,指流过玉门关的疏勒河水色清亮如玉,有“玉津”之称。 “银溪锦碛明”,指流经敦煌附近的沙漠和河流,如同织女织成的锦缎一般明亮。
【解析】 题中关键词“丹霞”、“碧水”、“鳌岫”、“莲崖”和“石磴”是鉴赏的重点。 【答案】 译文:丹红的山色覆盖着层层阁道,碧绿的水波泛动如蓬莱仙境。 山峰似巨鳌背负着云雾矗立在半空,崖上莲花般的岩石映照着太阳而盛开。 松树的门扇夹带着细长的树叶,石阶被新苔点染得绿意盎然。 即使平子来了也会被美景所吸引,他在这里停留不肯离去。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作者以丹霞、碧水为背景,
注释:骊泉水从紫禁城的骊山流出,在碧沙上缓缓流淌。岸边的莲花香气飘得很远,流水清澈如云影般深邃。风起时,潭水如同明镜般平静;山泉如琴音般流淌。 赏析:此诗为《咏水诗三首》中的第二首。前两句写骊湖之水色,后两联写骊湖景色。诗人以“映”“沉”等词,写出了骊湖之水与紫气、碧沙相映成趣的美妙景象。后四句则描绘出清丽幽深的自然风光。诗人用“拂”“调”等词语形容风和水流,形象地描绘了水光月影
送马犹临水,离旗稍引风。 好看今夜月,当照紫微宫。
长川落日照,深浦漾清风。 弱柳垂江翠,新莲夹岸红。 船行疑泛迥,月映似沉空。 愿逐琴高戏,乘鱼入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