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
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
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在中原被人们遗忘的孤石,它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孤石的根深埋于彭泽浪中,其顶却能与香炉中的烟气相互交融。孤石的崖壁上仿佛长出了鸟儿的双翼,峰顶则像是一朵盛开的莲花瓣。作者希望这块石头能早日出现在东武之地,现在它已经来到了蠡川。
【译文】:
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
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
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孤石的诗,诗人通过对孤石的描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顽强的赞美。
首句“中原一孤石”,直接点明主题,孤石在中原大地上的出现,让诗人感到惊讶。第二句“地理不知年”,进一步强调了孤石的古老和神秘,仿佛它已经在这广阔的土地中存在了很多年。
第三、四句“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是对孤石的具体描述,通过彭泽浪和香炉烟两个意象,展现了孤石的独特之处。彭泽浪象征着孤石生长的环境,而香炉烟则暗示了孤石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五、六句“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则是对孤石形态的进一步描绘。二鸟翼形象地表达了孤石的险峻与壮观,而一芙莲则赋予了孤石以生命力和柔美。
最后两句“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则是诗人对孤石未来命运的期待和祝福。东武是古代的一种地名,代表着一种美好的愿望;而今孤石已来到蠡川,预示着它将在这里继续发挥其价值。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孤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顽强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