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月本难满,三时理易倾。
石火无恒焰,电光非久明。
遗文空满笥,徒然昧后生。
泉路方幽噎,寒陇向凄清。
一随朝露尽,唯有夜松声。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千月本难满,三时理易倾: 这两句诗表达了时间的不可预测性和短暂性。”千月”指的是漫长的月份,而”三时”可能指的是一天中的三个时辰。整句意思是说,即使有很多时间,也无法填满或维持,就像天空中的月亮无法永远圆满;同样地,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持久,就像天边的云彩总是迅速消失。
- 石火无恒焰,电光非久明: 这两句强调了瞬间的短暂和无常。”石火”是比喻那些看似长久的事物(石头上的火焰)实际上转瞬即逝。”电光”则指闪电的光,强调光亮的快速消失。整句意味着无论是什么事物,都无法长久保持其存在,总会消逝。
- 遗文空满笥,徒然昧后生: “遗文”指留下的文字、知识等遗产。“遗文空满笥”意指这些知识虽然丰富,但留给后人却显得空虚无力。”昧”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蒙蔽”或”迷惑”,意味着这些知识被遗忘或误导,使得后来的人受到迷惑。整句反映了知识的传承和价值在没有正确理解和应用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后人造成误导。
- 泉路方幽噎,寒陇向凄清: 这两句描述了墓地的景象,以及作者对于死亡的感受。”泉路”指的是死后的道路或去处,”幽噎”形容墓地的寂静和压抑。”寒陇”则是指寒冷的坟墓,”向凄清”表示这种凄凉的景象。整句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终结和死亡后的孤独、寂静的感慨。
- 一随朝露尽,唯有夜松声: 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景观中的声音。”一随朝露尽”意味着早晨的露水很快就会消失,暗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夜松声”则是夜晚松树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和深远的感觉。整句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美景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和自然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无常和短暂的深刻认识。诗人通过具体的形象——如“石火”、“电光”、“遗文”等——来表达这种无常和短暂。同时,通过对墓地和夜晚景象的描述,诗人也表达了对死亡和孤独的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