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懋
【注释】 滹沱河:今河北境内的滹沱河,源出山西五台山,流经河北省西部,注入桑乾河。汉军欲渡指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在冀州一带争夺战局,当时曹操兵败,退守易州(今河北易县)。王郎兵急河水阔指王莽末年,赤眉起义军攻入洛阳,刘秀起兵于河北,王郎军渡河迎战。阳侯一叱层冰起指汉将赵充国平定西羌,曾令士卒“当冰而呼”,因得冰解而渡大河。 【赏析】 此诗是咏赞汉将赵充国平定西羌之功的。 首句“滹沱河”点题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诗,是组诗中的第九首。全诗通过铜雀台、赤壁楼船、青泥阁道等历史遗迹来抒发诗人对前朝衰亡的痛惜之情,以及对当权者的批判之意。 【注释】 1. 炎丘:炎帝之丘,即神农氏炎帝曾居此。无光:无光焰,指火灭。冰井冷:指铜雀台前的“冰井”。老臣:指曹操。侧足窥汉鼎:指曹操曾登铜雀台观览。汉鼎,喻指汉朝的天下。 2. 金仙:指铜雀台上的金仙女伎。夜泣:夜深时流泪。玉盘空
鸿门宴 项王力战如貔貅,喑呜叱咤千人愁。 范增意气亦雄猛,风壑怒卷鲸鼍秋。 鸿门设宴军容整,赤龙气慑青蛇影。 酒酣数目电光摇,楚汉存亡一俄顷。 君不见周家种德开王基,秦王虎视夸雄威。 项王残酷已如此,范公好杀将何为。 天摧地磔貔虎死,赤龙自是真天子。 翻译: 项王像神兵猛兽一样战斗,一声怒吼,千军万马都感到恐惧。范增的气势也非常雄壮,他如同怒涛汹涌的大海,使敌人闻风丧胆。鸿门设宴是为了整顿军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十台怀古》之五,题目为“凤凰台”。 下面是对每句话的解释以及注释: 1. 凤凰台前江水碧,钟山石城草萧瑟。 - 凤凰台:指位于南京的凤凰台古迹。 - 凤凰台前:形容凤凰台的位置靠近江边。 - 江水碧:描绘了江水的清澈碧绿。 - 钟山石城:指的是南京的钟山和石头城。 - 草萧瑟:描述草木凋零的景象,表现出荒凉之感。 2. 龙盘虎踞几千年,凤凰一去无消息。 - 龙盘虎踞
注释: 凌敲台:即凌江楼,位于江南。 宋祖离宫三十六:宋朝历代帝王的离宫共有三十六座。 层台突起江之曲:形容江边高耸的宫殿,像山峰一样突出在弯弯曲曲的水道中。 清波涌月挂帘钩:清澈的水面泛起波浪,月亮挂在窗帘上。 瑞气凌空卷绡縠:瑞气在空中飞扬,如同丝绸般的薄纱被卷起。 金舆万乘东南行:乘坐着豪华的马车,向东南行进。 三千粉黛花冥冥:三千名女子,如花朵般美丽。 山色犹疑髻鬟绿
这首诗是《古乐府十四首》之一,其内容描绘了秦、汉两朝的兴衰更替,以及长城的变迁。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译文】: 春秋时期,麒麟已经绝迹,万里长城连接着天空。百姓血肉横飞,骨头成了尘土,至今仍然痛心地回忆起秦始皇的统治。 长城上建了一座桥,人们在上面眺望月亮,窥视蓬莱仙岛。赤乌年间晚上,月光照亮琅琊台。 楼船在海上采药,但不知去向何方。鲍鱼腐烂发臭,腥风四起。 秦始皇的皇宫城头上,血迹犹紫
朝阳台上的仙人拂袖而起,碧波中芙蓉花随风摇曳; 清晨阳光照耀,肌肤仿佛冰雪般晶莹剔透 秋日白云飘过,恍若罗袜轻轻在空气中留下尘埃。 荆王好色,轻忽楚国大业,飞阁流连千尺之高 在这乾坤之大梦,父子两代都深陷迷惘之中。 楚江边,黄昏时分,猿猴的啼哭声声入耳,楚宫的城阙已化作云烟。 身为微臣的我,宋玉虽已年迈,但谁又能为我写下那招魂篇呢? 赏析: 此诗以《十台怀古》系列中的“朝阳台”为引子
译文: 汉高祖刘邦挥舞着龙角的长笛,在风起云涌的天下大舞台上高歌猛进。他手握长剑,在天地间舞动,与风云龙虎共战。淮海波涛滚滚,与他的歌声共鸣。火焰飘扬,映照出一片赤色天地;白虎静默无声,但素蛇却在泣诉。他已经登上了江山社稷的宝座,但他的魂魄却仍思念着汤沐邑。楚王垓下的失败令人痛心,四合的楚歌声中充满了悲风。千古兴亡,只有那五陵旁的松柏依然屹立不倒。 注释: 1. 汉高祖长歌起丰沛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作者时年四十岁。这首诗的题意,据《旧唐书•王之涣传》记载,是诗人与王昌龄、常建、李白、高适等人同游河北燕赵一带时所作。当时安禄山、史思明正联合攻陷东都洛阳,玄宗奔蜀,而朝廷大臣又拥立太子李亨即位,改元为乾元,史称“永泰公主下嫁回纥可汗”。诗中即以黄金台为喻,慨叹国势衰微,英雄无用武之地。 首四句写燕京古北口的秋景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四百八十九个字。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解释以及相应的关键词注释: 诗句及译文: 1. 天选龙头榜,霜清豸角冠。 (天意选择的领袖名单,霜清的官帽象征威严。) 2. 声华辉玉牒,文彩耀金銮。 (声望和才华照亮了诏书,文章色彩照耀着金銮殿。) 3. 百越舆图旧,孤城海雾漫。 (百越地图的历史久远,孤单的城墙被海雾笼罩。) 4. 一麾曾出守,五马重盘桓。 (曾经被派遣去守卫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