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古北秋嵯峨,西风易水生寒波。
昭王国耻昔未雪,冲冠怒发飘长戈。
千金筑台从隗始,四海风云龙虎起。
铁马朝开七十城,檄书夕报三千里。
新王御极谗夫兴,火牛迸出如流星。
燕齐反复恨不极,碣石际海烟芜青。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作者时年四十岁。这首诗的题意,据《旧唐书•王之涣传》记载,是诗人与王昌龄、常建、李白、高适等人同游河北燕赵一带时所作。当时安禄山、史思明正联合攻陷东都洛阳,玄宗奔蜀,而朝廷大臣又拥立太子李亨即位,改元为乾元,史称“永泰公主下嫁回纥可汗”。诗中即以黄金台为喻,慨叹国势衰微,英雄无用武之地。
首四句写燕京古北口的秋景。“易水”是发源于河北省易县的一条古老河流,它从西向东流入渤海,在今北京境内的西北角汇入永定河。由于地势险要,易水自古就是北方的重要交通线。“嵯峨”即山峦重叠的意思。这里指燕山的群峰。
以下六句写易水边冲冠怒发的壮士,他们誓雪亡国之耻,挥戈奋起抗敌。“千金”指用重金筑台招贤纳士。据《史记》记载,燕昭王曾派乐毅去攻打齐国,夺取七十余座城池,使燕国富强。后来乐毅因功被封于观津,他在那里修筑了一座高高的黄金台,以表彰燕昭王的恩德。“龙虎”比喻人才和力量。战国时期,各国争夺霸权,各显其能。如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终于打败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铁马”指披甲持战马的勇士。他们骑着战马,开赴前线,收复被占领的土地。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冲冠怒发的勇士们,为了报效国家,誓雪亡国之耻,挥戈奋起抗敌。
最后四句写诗人对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新王”指唐肃宗。当时朝廷大臣拥立太子李亨即位,改元为乾元,史称“永泰公主下嫁回纥可汗”。诗人看到这种君臣关系,不禁感慨万分,认为这样的做法未免太可笑了。“谗夫”指小人。当时朝廷内部有奸佞小人,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的利益。“火牛”指用草人装火药的战具。相传当年诸葛亮南征孟获,曾用火牛阵取胜。这里的“火牛”是指借外族兵进攻长安。
全诗通过描绘燕京古北口的秋景和冲冠怒发的壮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英雄们的失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奸臣乱国的不满和对忠良报国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