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君玉)
【注释】 石假山漫兴 其一:在石假山上游览,即兴写下的诗篇。 瓦雀檐头啁哳鸣,小山幽意静边生。 “瓦雀”,指屋上的飞禽。“啁哳”是形容鸟鸣声。 “小山”,这里指石假山。“幽意”是深藏的情趣。“静边”是安静的一边。 风泉闇激无全暑,云日相欺得半晴。 “闇激”,指泉水在石缝间暗流激荡的声音。“得半晴”是说云日相与作弄,使天边出现了一半晴光。 石学枯禅参壁坐,蚁缘新蔓过溪行。 “石学”,学习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是中国唐代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他在东归会稽道中所作,描绘了沿途的景色和心情。 第一句“稽山东出鸟门斜”,意思是说,稽山(今浙江绍兴)向东延伸出一条道路,这条道路从鸟山(今浙江杭州)斜着延伸。 第二句“春晚烟晴感物华”,意思是说,春天的晚上,天气晴朗,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物华是指自然景物的美。 第三句“十里长亭栖短树,满天晴日落黄沙”,意思是说,在十里长的亭子旁
【诗句释义】 1. 岁寒风郭鬓华新,暝结虚檐客舍贫。 - 注释:在寒冷的冬天里,风吹过郭门(即城门外),使得人的鬓发都变得新鲜,傍晚时分,天色已暗,客舍显得格外贫穷。 - 赏析:此诗描绘了冬日黄昏时的景色与人物心境。"岁寒风郭"意味着寒冷的冬日,而"鬓华新"则形容人的新发丝,"暝结虚檐"指的是天色已经昏暗,"客舍贫"表达了诗人的贫穷状态。 2. 千里有家难入眼,百年惟影不离身。 - 注释
【注释】 1. 石假山:假山,是园林中模仿自然山水而建的景观。 2. 三峰:指假山上的三个山峰。 3. 曲栏:栏杆。 4.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名,这里借指高峻的山峰。 5. 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县西南。 6. 绝书:指书信断绝。 7. 敲梦:指梦中惊醒。 8. 碞阿:地名,位于今天镇市西二十里。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座假山的美和意境。首句“初著三峰便古苍”,形容假山初建成时
【诗句注释】 1. 鸑鷟(zhuā zhuó):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凤凰。 2. 时复:不时,偶尔。 3. 东国:这里指东晋。 4. 上都:这里指京城。 5. 天应:上天的安排。 【译文】 董启之侍御,长揖人间的凤凰般姿态,时常有雄浑的诗文出现。 十年如浮萍无根漂泊真无所牵挂,六月瓜熟似乎有预期的日期。 东晋旧日的庐舍如今龙懒卧,京城新事如同喜鹊先知。 上天安排清平盛世起,五两南风迅猛吹动帆。
【注释】 苍茫:辽阔。测:测量。天倪(ní):天空的尽头。瑞:吉利,好兆头。乐国:快乐国家。瘦马行人万里泥:意思是说,瘦马和行人在千里之外跋涉,艰难困苦。 【赏析】 此诗为作者斋居时所作,表现了诗人在大雪纷飞、雪后初晴的清寒中,面对自然景观的感慨之情。 前四句写诗人斋居值雪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苍茫何处测天倪”,写诗人面对茫茫的大地,不知如何去测量它的边界。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
【诗句释义】 1. 义兴沈时:诗人自指,即沈约。 2. 明天趣卷:意指有高远的志向。 3. 心想闲来清似水:心绪恬静如水。 4. 乾坤纳纳赴幽期:天地间一切都在为一个幽深的约会准备。 5. 数花溪上坐终日:在花溪上坐了一整天。 6. 逢客林中留几时:遇到客人就停留一会。 7. 海燕未回云占垒:海燕尚未归来,云已经聚集在山头。 8. 山童忽报雨临池:山童忽然告诉下雨了。 9. 来朝尚有天随子
诗句输出:柳市南头丈五尘,却于深处得清真。 译文注释词句释义:柳市南边尘土飞扬的地方,却在深处找到清新自然的气息。 赏析: 陶君柳庄诗卷 柳市南头丈五尘,却于深处得清真。 隔江燕影常来晚,当户莺啼直过春。 暮雨突冲无猎骑,社天沉醉有归人。 远寻二十年馀计,割取东墙作我邻。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张琦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通过对柳庄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白石:指代诗人居住的地方。 - 孤城:指诗人的居所,可能是一个孤寂的山城。 - 雨点斑:形容雨水落在城墙上留下的痕迹。 - 送君:指诗人为陆子渊送行。 - 恰似:似乎像。 - 蚕天:春天。 - 好茧:好的蚕茧。 - 晴初结:晴天时刚结成的蚕茧。 - 水殿眠龙:比喻龙在水上的宫殿中休息。 - 中散:指张华,曾任侍中、中书监等职,后因事获罪被流放至交趾。 - 风流传:风传。
【诗句释义】 1. 眼光久误是非机:目光长时间看不清楚,耽误了辨别是非的时机。 2. 今日湖头试道衣:今天在东钱湖畔试穿古装,准备过湖。 3. 狎浪凫雏依母出:戏水的小鸭子跟着母亲一起出来。 4. 冲人雉羽挟雌飞:雄鸡带着母鸡冲入人群。 5. 晚晴沙客归村小:傍晚时分沙洲上的游客回到了村里。 6. 春病山僧下岭稀:春天生病后下山行走的人很少。 7. 不负风光答佳句:不辜负这里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