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光
注释: 篾筐:竹编的篮子。 食物无馀饶菜羹,纷纭杂贮未能清:食物没有多余的,只有菜汤。东西杂乱地放着,不能保持清洁。 此筐聊且充香积:这个篮子暂且用来供奉香炉里的香烟。 方便儿童荷担轻:方便儿童轻松地扛着篮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生活琐事的小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食物无馀饶菜羹”,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生活中的一幕:食物没有多余的
``` 寸铁难持声息严,庖童刮竹制鱼盐。 叮咛留与归途用,当作牙樯驿路签。 注释:形容使用竹子制成的工具时,声音非常小,几乎难以察觉。庖童,指厨师。刮竹制鱼盐,用竹子制作成刀剑等厨具,用于宰杀和腌制鱼类食物。叮咛,嘱咐。这里指的是在回家的路上,可以借助这些厨具来解决问题,就像牙签一样方便携带。 赏析: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竹刀这种厨具的小巧和实用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题目为“和百苦吟原韵 其四十八 瓦盆”。下面是逐句释义: 泥缶聊存古朴风,残汤冷饭几曾空。 泥缶,即泥制的小瓦缸,这里用来比喻简朴的生活。残汤冷饭,形容生活节俭。 有时击得呜呜响,惊起同床磕睡翁。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夜晚敲击瓦盆时发出的声响,声音之大足以惊醒正在睡觉的人。这里的“磕睡翁”指的是诗人自己,因为他在敲打瓦盆的同时,也在敲打自己的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对“百苦吟”这个主题的深入探讨。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隃麋研透色青蓝:这句诗的意思是,用隃麋(一种墨汁)研磨后,颜色变得青蓝色。这里的“隃麋”是一种墨汁,“研透”表示研磨得非常透彻。 - 胶味薰蒸油气含:这句诗的意思是,墨汁的味道带有胶质,散发出蒸气,含有油气。这里的“胶味”指的是墨汁的味道,“薰蒸”形容墨汁散发出的蒸汽
【注释】 恶纸:指粗劣的纸张。 著书忧愤事难成,欲写穷愁愁更生:指作者因忧国忧民而不得施展抱负,内心十分痛苦。欲写:表示愿望。穷愁:指国家政治黑暗,民生凋敝的痛苦处境。 云烟供一扫:比喻用笔来扫除一切污秽和邪恶。云烟:比喻污秽,也比喻凶恶。 桑皮剪破两三籯(zhōu):桑树皮可以做成纸,这里说用桑木皮造纸。剪破:撕破。两三籯:指数量。籯,古代量词之一,十束为一籯。 【赏析】
注释:枕着木制的枕头,难以入睡。在梦中仿佛回到了羲皇时代,但却不知何时才能醒来。夜晚不要想着繁华的生活,因为浮云般的世路对我来说很难走。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人生苦乐的感慨和反思。他用“木枕”比喻自己的思想状态,暗示自己身处困境,无法安眠。他用“于我浮云世路难”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无奈和困惑。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句:贫来一勺不成烹,坐向炉头作叹声。 译文:我贫穷得像一勺粥水一样难以烹煮,只能坐着对着炉子发出叹息。 关键词解释: - 勺 - 烹 - 叹声 赏析: 《和百苦吟原韵·其六十四·乞水》是清代诗人沈上章的作品。这首诗以乞水的情境为背景,描绘了一位贫困者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心声。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乞水者的形象,以及他们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哀伤。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注释】 瓦胚:用泥土做成的瓦。 泥上镕:融于泥中。 铁石:指砚台。 铜雀:即铜雀台,建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是曹操所造的一座豪华宫殿。 【赏析】 此诗以“砖”为题,咏物抒怀,借砚喻人。前四句写瓦胚作砚墨色朦胧,烟灰和入泥土溶化为砚油,经磨砺成为废品,而铜雀台取代耕农的富贵生活,令人悔恨。后四句则抒发诗人对这种荣华富贵生活的厌恶,对勤劳耕耘者的同情。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一块瓦胚作的砚
残书 竹笈藤箱走蠹鱼,风尘千里烂图书。纵教攫去成何用,覆瓮无多灰烬余。 注释: 1. 竹笈藤箱:指装有书籍的竹箱和藤箱。 2. 走蠹鱼:蠹鱼在书籍上爬行,蛀食书籍。 3. 风尘千里:形容路途遥远,风沙漫天。 4. 成何用:有什么用呢? 5. 覆瓮无几:瓮内没有多少灰烬。 6. 赏析: 诗中描绘了一幅古代文人墨客在旅途中携带着书籍的情景,他们的书籍被蠹鱼侵蚀,书籍被风吹雨打
注释: 油灯燃烧,灶台烟熏,犹如繁星闪烁。六月天气酷热难耐,坐在火亭中避暑。借助清凉之气驱散暑气,蝇蚊在手边飞舞却无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酷热天气中,诗人坐在火亭里,借着灯火和灶台的热气驱散暑气的情境。诗中的“油箑”是一种照明设备,用油灯作为光源。诗人通过描绘油箑燃烧产生的光亮和温度,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于夏日炎炎的苦闷情绪。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