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光
【注释】: 烟眯:形容烟雾朦胧。 爨(cuàn)火:灶中炊火。 如星旦暮燃:像星辰一样,直到黄昏时才点燃。 难将怨气达苍天:难以把心中的怨恨之气传达到天上去。 耳昏目炫:耳朵听不清楚,眼睛看不清楚。 等闲事:寻常的事。 锋镝(dí):古代的一种兵器,锋利的箭头。 【译文】: 炊烟袅袅升起就像星星一般,直至日落西山才点燃。 心中郁积怨气却难以传达给苍天,只希望那硝烟能早日消散。 【赏析】:
残书 竹笈藤箱走蠹鱼,风尘千里烂图书。纵教攫去成何用,覆瓮无多灰烬余。 注释: 1. 竹笈藤箱:指装有书籍的竹箱和藤箱。 2. 走蠹鱼:蠹鱼在书籍上爬行,蛀食书籍。 3. 风尘千里:形容路途遥远,风沙漫天。 4. 成何用:有什么用呢? 5. 覆瓮无几:瓮内没有多少灰烬。 6. 赏析: 诗中描绘了一幅古代文人墨客在旅途中携带着书籍的情景,他们的书籍被蠹鱼侵蚀,书籍被风吹雨打
【注释】 冒突:冲撞。海国城:指海中城堡,这里暗喻敌国。半天劫火,指天降大火烧死秦军,即焚毁咸阳。供:祭品。伊蒲:指伊水之蒲。煨蕨羹:用蕨根煮的汤。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借写“伊蒲”这一典故,来影射金朝统治者对百姓残酷压榨的事实(注1)。全诗以“觅火”起调(注2)。据《史记·封禅书》,秦始皇曾东游海上,求长生不老药于蓬莱,因见神人乘黄龙车在海中升天而去。后因以“求仙”为求长生之意
译文: 羊毛一根能换得连城之价,轻松写出泣鬼般的文字。我拿起新诗和史书一起读,也懂得直道在手腕中支撑。 注释: 1. 羊毛一束价连城:比喻羊毛的价格很高。 2. 信手聊成泣鬼兵:形容写作时随意而为,却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字,好像哭泣的军队一样震撼人心。 3. 拈得新诗同史读:意思是拿起新写的诗来读,就如同翻阅历史一样珍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写作能力的肯定和赞美。通过对比羊毛和诗歌的价值
《和百苦吟原韵·其七十一·涤器》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作,由宋代的诗人沈上章所作。下面将一一解析这首诗的诗句、译文以及注释: - 诗句:圜扉涤器体无裈,司马情多系木根。留得盘罂滋味好,不教尘土咽饥魂。 - 译文:在圆门边洗涤器皿的身体没有裤子,司马的情感太多是与木头相连。留下盘子和瓶子的美味味道很好,不让灰尘吞掉饥饿的灵魂。 - 注释:圜扉:圆形的门框。涤器:洗涤器皿。体无裈:身体没有裤子。司马
【注释】 百苦吟:即苦吟诗。原韵:用原韵写的一首七绝诗。其六十八:指《和百苦吟原韵》之第六十八首。食淡:指清淡的饮食。 【译文】 年复一年,我的口味渐渐变得清淡了,就连苦菜酸齑这样的食物也不愿意吃,花费了钱。 一连几个月,连盐都买不到,只能嚼着咸的,又何必作长篇大论的诗呢?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诗中写自己年岁已高,生活清苦,饮食清淡,但依然坚持作诗
注释:三年的怨恨积累如尘土,我向谁倾诉来整顿新的一天。 污垢岂能全部扫除干净,不把清白留给他人。 赏析:此诗以“尘”字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和对人生态度的抉择。诗中“三年怨恨积生尘”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心中积压已久的怨念如同尘土一样沉重。而“说与谁行整顿新”则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这种负面情绪,寻求新的开始的心情。 诗人又担心自己的清白会被别人所污损,因此他选择不将自己的清白与他人共享
【注释】 眼穿:盼望已久却迟迟不见。三载:三年。那:哪。童子:年幼的男仆或仆人。膝前:指小儿在大人的膝下。寒暄:寒暄是问候。写就:即写成,写下。意踌躇:内心犹豫不决、不自信。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全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平易晓畅,意境深远。 “眼穿三载寸函书”,意思是说作者眼巴巴地等了三年,连一封书信都没有。“眼穿”二字
和百苦吟原韵 其七十五 劣酒 结伴高阳兴不无,形骸桎梏酒肠枯。 故人买得常分饮,一阵酸风透瓦壶。 翻译 与朋友们相聚在阳光明媚的庭院中,兴致勃勃,然而身心却被束缚,使得我酒兴全无。老朋友买来的酒,我们常常一同品尝,那阵风吹过时,仿佛能听到酒壶碰撞的声音,仿佛能感受到酒香弥漫在空气中。 注释 - 劣酒:质量低下的酒。 - 形骸桎梏:指身体的束缚,形容身体被束缚无法自由。 - 常分饮
注释: 临岐无母——站在岔路口没有母亲,指孤独无助;倍伤心——加倍的伤心;针线全疏——针线全都疏松;耐至今——到现在还坚持着;补得冬来春又破——春天来了,却修补了冬天的衣服破了;可怜瘦体不遮襟——可怜的是瘦弱的身体连衣襟都盖不住。 赏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艰辛的感慨。诗中用“临岐无母”来形容自己孤独无助的处境;“针线全疏”则表现了自己生活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