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光
残书 竹笈藤箱走蠹鱼,风尘千里烂图书。纵教攫去成何用,覆瓮无多灰烬余。 注释: 1. 竹笈藤箱:指装有书籍的竹箱和藤箱。 2. 走蠹鱼:蠹鱼在书籍上爬行,蛀食书籍。 3. 风尘千里:形容路途遥远,风沙漫天。 4. 成何用:有什么用呢? 5. 覆瓮无几:瓮内没有多少灰烬。 6. 赏析: 诗中描绘了一幅古代文人墨客在旅途中携带着书籍的情景,他们的书籍被蠹鱼侵蚀,书籍被风吹雨打
注释: 油灯燃烧,灶台烟熏,犹如繁星闪烁。六月天气酷热难耐,坐在火亭中避暑。借助清凉之气驱散暑气,蝇蚊在手边飞舞却无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酷热天气中,诗人坐在火亭里,借着灯火和灶台的热气驱散暑气的情境。诗中的“油箑”是一种照明设备,用油灯作为光源。诗人通过描绘油箑燃烧产生的光亮和温度,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于夏日炎炎的苦闷情绪。同时
【注释】 冒突:冲撞。海国城:指海中城堡,这里暗喻敌国。半天劫火,指天降大火烧死秦军,即焚毁咸阳。供:祭品。伊蒲:指伊水之蒲。煨蕨羹:用蕨根煮的汤。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借写“伊蒲”这一典故,来影射金朝统治者对百姓残酷压榨的事实(注1)。全诗以“觅火”起调(注2)。据《史记·封禅书》,秦始皇曾东游海上,求长生不老药于蓬莱,因见神人乘黄龙车在海中升天而去。后因以“求仙”为求长生之意
译文: 羊毛一根能换得连城之价,轻松写出泣鬼般的文字。我拿起新诗和史书一起读,也懂得直道在手腕中支撑。 注释: 1. 羊毛一束价连城:比喻羊毛的价格很高。 2. 信手聊成泣鬼兵:形容写作时随意而为,却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字,好像哭泣的军队一样震撼人心。 3. 拈得新诗同史读:意思是拿起新写的诗来读,就如同翻阅历史一样珍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写作能力的肯定和赞美。通过对比羊毛和诗歌的价值
《和百苦吟原韵·其七十一·涤器》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作,由宋代的诗人沈上章所作。下面将一一解析这首诗的诗句、译文以及注释: - 诗句:圜扉涤器体无裈,司马情多系木根。留得盘罂滋味好,不教尘土咽饥魂。 - 译文:在圆门边洗涤器皿的身体没有裤子,司马的情感太多是与木头相连。留下盘子和瓶子的美味味道很好,不让灰尘吞掉饥饿的灵魂。 - 注释:圜扉:圆形的门框。涤器:洗涤器皿。体无裈:身体没有裤子。司马
【注释】 百苦吟:即苦吟诗。原韵:用原韵写的一首七绝诗。其六十八:指《和百苦吟原韵》之第六十八首。食淡:指清淡的饮食。 【译文】 年复一年,我的口味渐渐变得清淡了,就连苦菜酸齑这样的食物也不愿意吃,花费了钱。 一连几个月,连盐都买不到,只能嚼着咸的,又何必作长篇大论的诗呢?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诗中写自己年岁已高,生活清苦,饮食清淡,但依然坚持作诗
注释:三年的怨恨积累如尘土,我向谁倾诉来整顿新的一天。 污垢岂能全部扫除干净,不把清白留给他人。 赏析:此诗以“尘”字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和对人生态度的抉择。诗中“三年怨恨积生尘”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心中积压已久的怨念如同尘土一样沉重。而“说与谁行整顿新”则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这种负面情绪,寻求新的开始的心情。 诗人又担心自己的清白会被别人所污损,因此他选择不将自己的清白与他人共享
下面是为您生成的诗句、译文和必要的注释: ```plaintext 垂垂绿树即为家,未到清明摘嫩芽。 浪说卢仝堪七碗,武彝梦断雨前茶。 ``` 译文: 垂垂绿树即为家,未到清明摘嫩芽。 浪说卢仝堪七碗,武彝梦断雨前茶。 注释: - 垂垂绿树即为家:指柳叶翠绿如同树木一样,可以作为家中的装饰。 - 未到清明摘嫩芽:清明节是采摘春茶的时候,而这里说的是在清明之前已经采摘了嫩芽。 -
注释:求取他人帮助时,遇到水火灾害也是困难的。不断呼唤童子却仍然顽皮不听话。只当自己是老僧住在破旧的院子里,煮茶喝粥都与自己有关。 赏析:诗中描绘了一位僧人独自面对困境,依然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对比百苦吟原韵中的诗句来表达这种精神。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僧人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展现了他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态度
注释:菜根被剔除后,连带着泥巴,叶、叶、根、根都被制作成了腌菜,我为了想到那些贫苦的人们,才特意为他们准备这些腌菜。我怎么能够一一都亲手拿给他们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贫困中仍然关心他人的生活,用自己亲手制作的腌菜来帮助那些贫苦的人的高尚情操。诗中运用比喻,将菜根比作人,表达了诗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希望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