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艮
注释: 1. 四书对:指《礼记·檀弓下》中“孔子之谓伯鱼曰:‘女奚不嗣称?’对曰:‘敢问何谓嗣称?’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典故。2. 大丈夫:指有远大志向、能担重任的人。3. 必以告新令尹:一定要把这件事告诉新任命的令尹。4. 此之谓大丈夫:这就是所说的大丈夫。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理想人格赞美的诗歌。诗中通过孔子与弟子伯鱼的对话,表达了对有远大志向
翻译: 四书对答,人病不求;女安则为。 注释: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四书对联,要求对出上下两联相对应,内容要与“四书”有关。上联是“人病不求”,意思是说如果人们生病了,不需要去求医问药,只要自然恢复即可。下联是“女安则为”,意思是说如果女人平安无恙,那么就应该为之庆祝一番,以示庆贺之情。整首诗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安享当下的哲理思想
【注释】 对:回答、辩驳。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方圆:方,方形;圆,圆形。比喻事物的标准与准则。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学习了“四书”以后,才能懂得什么是长短,什么能称为方圆。这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规矩,做事也要有准则。 “然后知长短”,意思是说,只有通过比较,才知道长短。“不能成方圆”,意思是说,没有规则的方圆是不标准的,是不能成形的
四书对 罪不容于死;爱之欲其生。 注释: - 罪不容于死:指罪行严重到即使死刑也无法消除的地步。 - 爱之欲其生: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厚情感,希望它能有生机和活力。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情感和态度,即对于某个事物或某人有着无法割舍的爱意,因此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保护或拯救它。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注释】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对:回答。求:寻求。水火:指人间的疾苦。与:给予。又何难焉:有什么困难呢? 【赏析】 这首诗是《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名句。《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求为外物所诱,而求得其利,则天下之人莫不皆然,而况于禽兽乎!”这是孟子对那些“饥则求食,寒则求暖,劳则求佚”的人的批评和警告。诗人以孟子的话作引子,说明他对于这种贪婪自私、不知满足
【注释】 鲁人:指孔子。曾子:曾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武城:春秋时鲁国邑名。长府:古代诸侯和大夫的仓库。此句说鲁人为长府运粮,为孔子居武城时作准备。 【赏析】 本诗是一首咏叹孔子的诗。首二句写孔子在鲁国的威信,“四书对”三句写孔子在武城的政绩。 这首诗通过咏叹孔子来颂扬他的政治才能。孔子为鲁国国君时,鲁国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孔子被尊奉为鲁国的贤人;孔子离开鲁国后,孔子的弟子仍不忘师恩
【注释】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何为其号泣也;庶几无疾病与: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希望没有疾病呢? 【赏析】 《四书·孟子》中的“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儒家经典著作。“号泣”即“哀号哭泣”,是古代丧礼的仪式之一。《论语·述而》中说:“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在祭祀时,有哀伤之情而歌唱,此时不歌,以表示哀伤。此诗用“号泣”来比喻悲伤之情。
``` 小人穷斯滥矣;君子病无能焉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道德观念,即在贫穷时,小人可能会放纵自己,做出一些不检点的行为(滥),而君子则不会因此感到绝望或失去信心(无能)。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期望。对于君子来说,他们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失去信念,而小人则可能在困难面前放纵自己,做出不道德的事。这种观点强调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注释】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儒家经典著作。对:答对。吾:我,指作者自己。未之有得:没有获得。于人何所不容: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忍的? 【赏析】 本篇为《四书》之一《论语》中的名句,是孔子在与学生讨论“仁”这一概念时说的。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做到“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非礼勿视
四书对 使己仆仆耳;其心休休然。 注释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儒家经典著作。对:相互问答。仆仆:奔波劳碌的样子。休休:安闲自得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学习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读书人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分心、疲惫不堪。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孔子一样,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不被世俗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