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艮
注释:父命召无答应,嫂溺不援手。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诗。首句“父召无诺”,即父亲要儿子去应招时,儿子不应声。次句“嫂溺不援”,即嫂子落水,也不去救她。两句都是从侧面描写一个“孝”字。全诗语言平易通俗,却能见出一个人淳厚的孝心,质朴无华的民风
注释:修习自己的天赋才能;教化人伦道德。 赏析:这是《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中的一段,意为:修养自己的天赋才能;教育人们遵循人伦之道。这首诗表达了对天地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
【注释】 四书:指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经典著作。 去其籍:去掉它们(书)的目录。 则:那么。 不如无书:不如没有书籍。 【赏析】 这是一首反诘诗,诗人以“四书”对“四书”,意即要人们不要阅读“四书”,而要“去其籍”。这种否定式的表述方法,在古代文学中颇为常见。此诗表达了一种对知识、文化的否定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的思想状况。 “四书”是儒学的经典著作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每句内容: 1. “上士倍申士”:这一句意味着“在上位的人加倍推崇在下位的人”。这里的“上士”指的是在上位的人,而“申士”则是指那些被推崇的人。 2. “小贤役大贤”:这一句表示“小德之人役使大德之人”。这里提到的“小贤”和“大贤”指的是有不同德行的人,前者可能能力较小,但受到后者的驱使或影响。 我们将这些内容与译文结合: - 译文一: 在上位的人更加推崇在下位的人,
【注释】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儒家经典著作。 其故家遗俗:指那些守旧的贵族世家。 孝子慈孙:指恪守礼法、尊祖敬宗的后代子孙。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虽为四书的信徒,但仍然保持着自己故家的习俗。尽管我是孝顺的子孙,但我仍然恪守礼法,尊敬祖先。 首句“其故家遗俗”,是说自己虽然信奉四书教义,却仍然保持了家族的传统习俗。这里的“故家”指的是自己的家族
注释: 君为来见也;吾其与闻之。 译文: 你是因为来见我,才与我讨论这些事的。 赏析: 《四书对》是南宋朱熹与吕祖谦辩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的书信体对话,其中朱熹在信中多次提到“四书”,并就四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辩驳。这首诗就是朱熹在信中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他与吕祖谦之间的学术争论。 朱熹认为儒家经典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因此要求人们必须熟读经典,才能明白其中的真谛
注释:这是对《论语》的四书对联。 上联:无目者也; 释义:像没有眼睛一样的人,比喻什么都看不见的人。 下联:惟耳亦然。 释义:就像只有耳朵的人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论语》中“子贡问曰:‘孔子之门四术,孰先?’孔子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句话的理解,通过对比无目者和只有耳朵的人,来表达自己对于知识获取方式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学习文字、文章
【解析】 此句是说:在治理天下时,要像对待宾客一样恭敬。 【答案】 释义:指在治理天下的时候。 译文:在治理天下的时候,要像对待宾客一样恭敬。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说,国君治理好国家就像对待宾客一样,这样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如果国君对百姓没有礼貌,百姓就不会安心,而会四处流散
四书对 失诸正鹄;见乎蓍龟。 译文:四书的对仗中,如果失去了正确的目标,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如果看到了古代占卜用的蓍草和龟甲,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注释: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四部儒家经典著作。正鹄是指正确的目标。蓍龟是指古代占卜用的蓍草、龟甲等。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做事情时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就会像四书中的对仗一样,没有条理、没有重点,看起来杂乱无章
【注释】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而:表假设。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任意行事。 然后耳有闻:然后才能听到别人的意见。 【赏析】 此诗为《大学》首章,意思是说:只要内心遵循“三纲五常”,按照自己的志向去做,就可以任其所欲而不逾矩。这样,就能听到他人的建议和忠告,从而改正错误、提高修养。全句大意是:只要心中遵循着“三纲五常”,按照自己的志向行事,就能做到不逾矩、不越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