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镒
秋夜感怀 夜晚清凉,细雨过后,草木含幽滋。 月亮明亮却不耀眼,阴间的虫子唱起哀伤的曲子。 独自感到节令已经更换,突然觉得头发已白。 满腹离愁,抱在心中,想到此情当自知。 注释:夜凉、疏雨:形容秋夜之凉和细雨,给人一种凄凉之感。草木含幽滋:草木在秋天生长,但此时天气凉爽,草木似乎也感到寒冷。素魄晦未明,阴虫韵何悲:明亮的月光被乌云遮住了,没有发出光亮,所以用“素魄”来形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其内容大意是:今天是重阳节,但到处都是战争的景象。看到这青山绿水,我却不能登上去欣赏一番。看着菊花沾满清露,枫叶在寒风中飘舞,更增添了对时局忧虑的心情。岁月匆匆,人生短暂,就像飞鸟过隙般地转瞬即逝。于是放下烦忧,举杯畅饮,高歌一曲。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山川、菊花、枫叶等自然景物的描绘
南泉岭 早上登上南泉岭,中午经过南泉坂。 刚刚辞别山林的树荫,已感到山野的傍晚。 乘坐的轻便的篮舆,风也似乎在自由地飘散。 行走在曲折的山路上,看到的事物也足够让人玩味欣赏。 修长的竹子清秀俊逸,清澈的水像白色的绢练。 因此思念着故乡的园林,秋天的花露珠晶莹透亮。 译文: 清晨时分我踏上了南泉岭, 午后时光我在南泉坂上徘徊。 刚刚摆脱了树林的浓荫, 眼前已经是夕阳西下。 乘坐的小舟轻如无物,
【注释】 客中移居:客人在异乡居住。 地卑苦炎溽(rù):地势低洼,炎热潮湿。 移此江上居:搬到长江边的住处。 山光醒心目:山光映照,使人心旷神怡。 回环青竹林:竹林环抱的地方。 凉飙(biāo)动相续:清凉的风不断吹来。 寓情一尊酒:用一杯酒寄托自己的情怀。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寄居他乡之作。首句点明了“客中”二字,次句写出了诗人因地卑而感到的不适,第三句写出了诗人对江边住所的喜爱和向往
题松阳项氏瑞芝诗卷 诗句释义: - 和气致祥瑞,在草惟灵芝。:这里的“和气”指温和和谐的气氛,“吉祥”,即带来好运的征兆,“灵芝”(一种传说中的仙草),代表吉祥和长寿。这句话表明,只有在和煦的环境中生长,才能孕育出像灵芝一样的吉祥之物。 - 造化之所钟,人力讵可为。:在这里,“造化”指自然界的力量,“钟”表示特别青睐或赋予。这一句表达了人类虽然有努力尝试的意愿和行动,但无法改变自然规律
绿猗亭的第三首诗。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对古代七贤之友的怀念之情,以及他们在千载之下所留下的德业。 "谡谡含风清,娟娟净秋色":这两句描绘了绿猗亭周围的景色。"谡谡"形容风吹过竹林的声音;"含风"表示清风拂动竹林。"娟娟"则是指秋天的绿色,象征着清新和宁静。"净秋色"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颜色纯净、明亮。 "怀哉七贤趣,遗此千载德":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再与七贤们一起饮酒作乐
病起 今日天无风,肺气稍平和。 起行庭户外,好鸟鸣脩柯。 园花忽烂漫,林笋出已多。 物情各向荣,余亦散沈疴。 译文: 今日天气晴朗,没有风,肺部的气体变得平和起来。我起床走到庭院外,听到鸟儿在树枝上鸣叫。花园里的花朵突然开放,竹林里的竹笋已经出土很多了。万物的情态都在向繁荣发展,我也感到身体逐渐康复了。虽然现在正处在战争纷扰的时期,幸运的是我住在山的南边。有一个孩子懂得如何种庄稼
【注释】: 自题绿猗亭 其四:自题,自己写诗。绿猗亭,诗人的别墅。 清风动竹声:清风拂过竹林,发出沙沙之声。 明月映竹色:明亮的月光照在竹子上,使竹的色泽更加清亮。 风月本无心:自然景象中的风和月亮原本是没有情感的。 于竹乃同德:在竹子中看到了它们与自己的相似之处。 外直凛贞劲:外表挺拔而刚毅。 中洞含虚寂:内心深邃,充满空灵之气。 作诗为写神:用诗歌来表达这种精神。 浓墨洒寒碧
乙未年秋九月十五日,我与季山长一同登上东岩,分韵得“妙”字。 盘盘直上青天,落落展开远眺。 秋季高远群木变色,丹霞碧波眩惑晴光。 东西两侧的岩石矗立,云谷通道连接两旁。 天风忽然吹来,可以引发我的啸声。 人生在尘世,千忧之中逢一笑。 宁愿将胜士的风采,低于俗人的调子。 夜晚投宿元公的住所,菊花泉边试茶铫。 相随扣问圆觉禅师,希望达到微妙境界
诗句原文: 曾题诗句在名山, 感慨重来倚石阑。 三十年馀僧自老, 空留池水照心寒。 注释解释: - 曾题诗句在名山:曾经在著名的山峰上题诗。 - 感慨重来倚石阑:再次来到这个景点,感叹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衰老。 - 三十年馀僧自老: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僧人。 - 空留池水照心寒:只留下池塘的水和冷清的月光照耀着我的内心。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