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镒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此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其作品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他的作品以抒写抗金复国的热情和壮志豪情著称于世,语言质朴刚健,气势充沛,雄浑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此诗是诗人游览南明寺时所作,“再游南明寺”表明诗人对南明寺的感情是复杂而矛盾的,既有赞美之情,又有感伤之意;“旧题韵”说明这首诗是他以前的旧作
【注释】 客中:在异乡。 雪夕:即雪夜。 沽:买,指买酒。 聊:姑且,暂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异乡羁旅生活的诗。前二句写冬夜景色,渲染了诗人的孤独和愁思;后两句则表现作者与友人饮酒作乐,抒发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非梦令》词中的首句。全篇如下: 残雪夜行思家 雾凇沆砀云漫漫, 冻云密布、天色昏暗,笼罩江边之树木。东望故乡何处? 孤光自照,千里清阴, 唯有那一轮明月当空照耀
题松竹梅图 一树梅花两个松,数竿修竹共清风。 生来不作趍炎态,岁晚相看冰雪中。 【注释】 松、竹、梅分别指三种植物:松树、竹子和梅花。“趍炎”意为追逐骄阳,比喻追求功名富贵。“岁晚”指年老时。 【赏析】 此为一首咏物诗,写松竹梅在寒风中傲雪盛开的景色,借以比喻作者高洁的志行和节操。全诗用笔简洁,寓意深远,是历来为人传诵的佳作。 首句中的“一树”指松,“两个”指竹。“梅花”是诗人所要赞美的对象
【注释】 1. 东风背立:美人侧身而立,背靠着东风。 2. 罗虬(qiu):即虬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龙。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题咏美人之背面,来抒发对美女的爱慕之情,表达了自己对美人的倾慕与追求。 开头两句写美人睡起后的姿态。“东风”二字是点明时间,“背立”二字写出美人的体态。“好腰肢”形容美人的体态轻盈柔美,“脉脉含情”则描写美人眼神传情,娇羞可爱。 第三句用典
【注释】 1. 短篷烟雨:短小的船篷,在烟雨中停泊。泊鸥沙:在鸥鸟栖息的沙滩上停泊。 2. 剩:剩余。鱼钱:指捕鱼所得的报酬。到酒家:到酒家去沽酒买食。 3. 赋敛:征收赋税,征取财物。争如:哪里比得上。水国:泛指江湖河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写渔父之乐。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以渔父自况,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并抒发了归隐水乡、远离尘世纷争的渴望之情。
注释:乘着闲暇时间来到这里的亭子,潇洒自在只有游子的心情。门外黄尘深没马,谁知道这个地方有秋天的声音。 赏析:诗人来到听竹亭,心情轻松愉悦,对周围景色感到满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首句“乘闲来坐此君亭”表明了他来这里的目的——乘着闲暇的时间来到这里欣赏美景。第二句“潇洒惟便客子情”,表达了他在这个环境中的轻松自在和愉悦的心情。第三句“门外黄尘深没马”则描绘了外面的景色,黄尘漫天,马匹无法前行
【注释】 1. 古断肠曲:乐府《相和歌辞》旧题,为汉王明君所创。内容多写离别之情。此诗为其中之一。 2. 长门:即长门宫,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后所居,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 3. 昏:日落之时。 4. 不因:不为因缘。芳草:指香草,这里借指美人。销魂:极度悲伤。 5. 玉阑干:用白玉装饰的栏杆。 6. 罘罳(fú fú):古代宫室的悬垂的网状屏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的离愁别恨之作
注释:茫茫风烟,我追寻着碧绿的江流,只见荻花在江上摇荡,一江秋色尽收眼底。渔舟远远地系在人家之外,几声短笛传来,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感受。首句通过写“风烟”“碧流”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次句以“荻花”为景,展现了江南秋天的特色,给人以清新、幽静之感。最后两句通过写渔舟、短笛等元素
夜饮月波堂 花影当帘春夜长,主人迎客月波堂。 深情得似深杯量,消尽铜匜一篆香。 译文: 夜幕降临在月光洒满的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我坐在窗边的花影中,享受着春天的夜晚。主人热情地迎接客人,来到了装饰着月亮图案的“月波堂”。 我的深情如同深杯酒一样浓烈,仿佛能够被完全倾泻出来。我的心情也随着这浓郁的酒意而变得轻松愉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注释】 阎仲彬:人名。墨菊:指用墨画的菊花。采采:形容秋花繁茂的样子。黄裳正色变缁衣:指黄色的花朵,在秋天里,色彩纯正如僧尼之服,而当秋风起时,花瓣纷纷落去,如同僧人脱下缁衣。三径:泛指隐居之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把对菊花的赞美之情寄寓其中。诗中以“秋花不自持”起兴,写菊花在秋风中摇曳多姿。然后写菊花的色泽、形貌,再通过描写江南江北风尘暗,暗示了菊花虽美,但身世飘零,无法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