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三要素:内容(思想)、情感、意境。最后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本诗是送别诗。首句“攻苦食贫三十年”点明时间与目的,突出了作者对张仲举的深情厚意;第二句“才名不让古人先”表达了诗人对其才能的赞美之情
题目:《题刘高州国初运粮文卷后》赏析 潘纯,字子素,元代庐州合肥人。他以风度高远、壮游京师而闻名,曾著有《辊卦》,讽刺时政,但最终为文宗所捕,亡走江湖间,终为行台御史纳璘子安安所杀,留下《子素集》。此诗乃潘纯晚年之作,借题刘高州的国初运粮文卷,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和对英雄的缅怀。 帝室经营始,高州馈饷多。这句描绘了国家初建时期的艰难与繁荣。帝室经营
注释: 脱下鞋子登上白石,洗脚清泉中。 悠闲地远望天空,微风吹过木末。 译文: 把鞋脱在白石上,洗脚在清澈的泉水里。 悠闲地远望天空,微风吹过木末。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顾周道是唐代画家,他的画风以淡墨写意见长,擅长画水仙竹石、山水树木。这首诗描绘的就是他的作品《濯足图》。画中描绘的是作者站在一片竹林中,悠然自得地洗着双足,脚下有清泉流水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注释: 1. 行:走路时。苍石:青色的石头,指岩石。 2. 坐爱:喜欢坐在这里。青松阴:绿色的松树阴影。青松,常绿乔木,古人以之比喻高洁的人格。 3. 白云在天际:云彩在天空中飘浮。 4. 相对总无心:彼此相对却都无心欣赏周围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心境和体验。他走在岩石上,喜欢坐在绿色的松树阴影下,看着天边的白云在天际飘过。虽然周围的景色很美,但他似乎并没有被吸引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以及赏析: 1. 诗句翻译: - “每爱草堂幽”:我非常喜欢草堂的幽静。 - “来为竟日留”:我来是为了整天留在这里。 - “独当山一面”:独自面对着山的一面。 - “更近水西头”:更靠近水流的西面。 - “绕舍栽青竹”:围绕房屋种着青青的竹子。 - “开窗看白鸥”:打开窗户看白色的鸥鸟。 - “拾遗茅屋好”:在茅屋中寻找遗失的好物。 2. 赏析: -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本首诗前四句描绘了海东之西省的戍边景象:山高路险,猿猴攀援,将士们舞动兵器,在五月楼船奏凯歌;接着写自古以来蛮夷多反侧,而今州县重差科,即边境地区百姓负担沉重;最后写汉家循吏文翁少,亮府谋臣马谡多,表达了作者对当地官员治绩的肯定。 【答案】 译文 ①海东之西省出戍
【注释】 送杜元父赴南台掾:饯别杜元。元父,杜元之字;掾,佐吏。南台,御史台,在长安城。 故国江山在:故乡的山河还在。在,存。 行台地望优:御史台地位高。行台,古代官署名,指监察、按察地方的机关。 顾赡乌亦好:看着乌鸦也喜欢。顾,看;瞻,视也。 却忆凤曾游:又想起凤凰曾经来过这里。凤,传说中的神鸟。 寺影清溪晓:寺院的影子映在清澈的小溪上,晨曦中的景色美丽。清溪,水清而流急的小河。 蝉声玉树秋
注释: 旧闻杨季子,水北有山房。 竹林长年绿,松树五月凉。 雨丝深深钓在河渚上,风把书帙吹散散落在床上。 我本想和你一起去,但江流湍急不能航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律诗。全诗描绘了杨季子隐居山林的生活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两句“旧闻杨季子,水北有山房。”直接点明了主题,引出了杨季子这一历史人物。据史书记载,杨季子(字稚珪),陈郡阳夏人,南朝梁时为豫章内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句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情感、表现手法,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1)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这道题目是理解诗句含义的题目,考生要注意结合语境中提到的人物进行思考
【注】麒麟阁:汉武帝时,曾以功臣名爵铸金为麒麟置之阁上,以示尊宠。此借指朝廷;考:考核,科举考试。前王:指前代帝王。 寂寞麒麟阁,浮沉雁鹜行。 已闻书上考,犹不负前王。 古井宫槐冷,空山海桧长。 归心似潮水,日日向钱塘。 赏析:这首诗是送别朋友张苍麓(养晦)的一首诗作。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