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之
诗句释义: 1. 石室虚明隔紫烟,灵文中閟白瑶镌。 - “石室”指的是道士修炼的地方,“虚明”表示空旷明亮。 - “隔紫烟”形容石室与外界的隔绝,仿佛被紫色烟雾所环绕。 - “灵文”指道教经典,“中閟”意为其中隐藏着。 - “白瑶镌”指的是刻有白玉石的铭文或印章。 2. 丹书隐字谁能识,岁月应题建武年。 - “丹书”指用丹砂书写的书籍,“隐字”意味着这些字迹难以辨认。 - “岁月”暗示时间的流逝
【注释】 1. 三友图:指画的竹子、梅花、菊花。 2. 冰髯玉节:形容梅花如冰,竹枝如玉,节节分明,高耸而挺拔。 3. 苔枝:长满苔藓的树枝。 4. 瘦影参差落墨池:梅花瘦弱的影子在水墨中参差错落。 5. 西窗:古代室内的东面为“阳”,称西为“阴”;南为“明”,称北为“暗”。因此,西边窗户是光线最暗的地方,故称“西窗”。 6. 相对:相互对峙。鬓如丝:用来形容女子的头发像细丝一样。 7. 赏析
【译文】 曾经邀请彩凤来,紫琼管箫吹奏台上。如今已无人间梦,一曲清音坐在碧苔中。 【注释】 曾引双飞:曾经让彩凤来。 双飞:彩凤。 吹箫:指吹箫。 为:被。 刘海阳:人名。 紫琼:珍贵的美玉。 镂管:镂空的管子。 箫台:吹箫的地方。 于今:如今。 无复:没有。 人间梦:人间的梦境。 闲吹:随意吹奏。 坐碧苔:坐在碧绿的苔藓上。 赏析: 诗中的“曾引双飞彩凤来”描绘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注释: 郭西茅屋:指的是在郭西的茅屋。 经年别: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嫩蕊疏枝:新长出的细嫩的花瓣和枝条。 入梦频:经常进入梦乡。 幽寻重相忆:再次去寻找那片静谧之地。 寒云野水月如银:冷清的山中云雾和流水映照下的月亮像银色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首句“郭西茅屋经年别”,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诗人已经与故乡相隔已久,但心中仍然牵挂着这片土地
【注释】 紫玉:紫色的玉管乐器。 丹顶:红顶。 灵芝:一种草药,可入药。 万壑千峰:指山势重叠,高低错落。 气凉:指山中云雾缭绕,使人感到清爽宜人。 赏析: 首联写小凤双吹紫玉簧,雪毛丹顶唱云章。诗人以小凤为喻,生动地描绘出道士吹奏乐器的情景。紫玉簧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似竹筒,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小凤双吹紫玉簧,即指两只小凤同时吹奏,声音婉转动听
【注释】碧山:山名,位于今四川省眉山市。玉蜍:盛水或酒的器皿,这里指用来盛露水的玉制器皿。瑶台:神仙居处,多指仙境。阆苑:传说中仙人所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西峰道士的七首诗中的一首。全诗写景抒情,意境优美,风格清丽。前两句写西峰道士在山上的住所,后两句则通过“新诗”抒发对神仙居处的向往之情。 第一句“栖碧山人两袂轻”,描绘了西峰道士在碧山上居住的美景。碧山,即峨眉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西峰山的道士的,表达了他对道士的赞美和对道士生活状态的好奇。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瑶擅丹柰景阑干,不比人间荔子丹。 瑶(wán):美玉,这里指代美丽的山峰或山峰的美玉。 丹柰:即丹砂,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变黄金的矿物。 景阑干:风景优美,景色宜人。 不比人间荔子丹:意思是说,这里的景色美丽,像丹砂一样珍贵,但与世俗中的荔枝红果相比,还是相差很大。 2. 明月娟娟清露湿
注释:酒杯倾倒于兰色的酒勺,石泉中的水散发着芳香;荷花盘上的水被剪成薄片,露气清凉宜人。谁料在十年之后,我仍然怀着江海的壮志,闭门静坐,疏雨中对着横塘。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夏日景色和抒发诗人情感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用“酒倾”和“水剪”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美景,使人仿佛闻到了清香。后两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十年来江海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闭门静坐、疏雨横塘的孤寂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
注释:白色的苎麻衣装,绿色的玉冠,独自在绿色池塘上徘徊。水鸟飞来,凉风起,静静地看冰荷侧露盘。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午后的景象:诗人身穿白纻衣裳,头戴碧玉冠冕,在绿波池上独自徘徊。他看到水鸟飞来,凉风起,便静静地看冰荷侧露盘。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夏日宁静而美好的景色
寄西峰道士七首 其三 百尺飞楼接太清,万年枝上月华明。 鹿车入谷无人见,应是仙人卫叔卿。 注释: 百尺(百丈):形容极高的建筑。 飞楼:高耸的楼阁。 太清:指天。 万年(万代、千秋):极言其久远。 枝上:树枝上。 月华:月光。 明:明亮。 鹿车:用鹿驾的车。 入谷:进入山谷。 无人见:没有人见到。 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仙人居所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