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汝弼
【注释】 边庭:边疆。陇头:陇上的山头,这里指甘肃的天水。龙堆:今青海湖以东一带。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乡的诗。全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首句点明时令在八月,天气寒冷。次句“蓬根吹断雁南翔”,写秋风劲吹,把蓬草吹断、吹折,雁儿向南飞去。第三句写诗人遥想故乡的情景。陇头流水和关山月,构成一幅静谧而清冷的图画。第四句写自己思念家乡之情,泣上龙堆望故乡。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叶满苔阶杵满城,此中多恨恨难平。 - 关键词:叶、苔、阶、杵、城 - 注释:秋天的夜晚,台阶上满是落叶,城中处处是捣衣的声音。这里的“恨”指的是作者对某种情感或遭遇的不满和遗憾。 - 赏析: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落叶满地,捣衣声声,营造了一个凄凉而充满思乡之情的氛围。 2. 疏檐看织蟏蛸网,暗隙愁听蟋蟀声。 - 关键词:疏檐、织蟏蛸、网、暗隙、蟋蟀 -
【赏析】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春风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 少妇不知归不得,朝朝应上望夫山。 注释: 榆关:指山海关。榆关位于今河北秦皇岛市西南。 故国:故乡。 残:凋零衰败。 少妇:年轻女子。 不得:无法得到。 上:往,登上。 望夫山:在今江苏东海县东南沿海,相传是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远行不归而投海殉节的地方。 译文: 春风吹拂着昨晚才到的山海关,故国的烟花早已凋落残败。
【注释】 卢龙:即卢龙塞,古关名。在今河北喜峰口附近。平芜:指平旷的草地。雁乳:大雁的雏儿用嘴哺食。着寒衣:穿着冬天的衣服,这里指穿棉衣。 【赏析】 这首诗写边塞将士思乡之情。首句点明地点是卢龙塞外。第二句写春天到了,草长了,野花也开了,但是天气很冷,大雁不会来吃草,因为草还没有长高,所以它们只能在草丛中觅食。第三句写故乡近来音信全无,想家心切,至今仍然穿着冬天的衣服过冬,足见思乡之殷切。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作。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注释:寒冷的北风吹着雪花,打在刀面上就像刀被冻住了一样。喝马的时候要在长城的山洞里,因为那里更冷。 译文:北风凛冽,把雪花吹得如刀般刺骨,我在喝马时也感到寒风刺骨。喝马时还要在长城的山洞里进行,因为那里更为寒冷。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注释:半夜突然传来烽火报警的声音,知道可能有敌人入侵
注释: 1. 双浮双浴傍苔矶,蓼浦兰皋绣帐帏。 鸳鸯双双在湖面上漂浮着,嬉戏在水中。它们傍着长满青苔的矶石,在水边浣洗。蓼草和水草覆盖了湖泊,就像华丽的帐篷。 2. 长羡鹭鸶能洁白,不随鸂鶒斗毛衣。 我羡慕那些能保持纯洁无暇的鹭鸶,不像那些喜欢争斗的鸂鶒。 3. 霞侵绿渚香衾暖,楼倚青云殿瓦飞。 夕阳洒在绿色的湖岛上,使湖边的香衾变得温暖。高耸入云的宫殿上,琉璃瓦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4.
春风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 少妇不知归不得,朝朝应上望夫山。
叶满苔阶杵满城,此中多恨恨难平。 疏檐看织蟏蛸网,暗隙愁听蟋蟀声。 醉卧欲抛羁客思,梦归偏动故乡情。 觉来独步长廊下,半夜西风吹月明
唐末五代时范阳人,字子谐。 卢简求子。 唐昭宗景福中擢进士第。 文采秀丽,一时士大夫称之。 历台省,累迁为祠部郎中、知制诰。 后至太原,李克用奏为节度副使,累奏户部侍郎。 李存勖嗣晋王位,亦颇倚重之。 后唐建国前卒。 生卒年:?-
唐末五代时范阳人,字子谐。 卢简求子。 唐昭宗景福中擢进士第。 文采秀丽,一时士大夫称之。 历台省,累迁为祠部郎中、知制诰。 后至太原,李克用奏为节度副使,累奏户部侍郎。 李存勖嗣晋王位,亦颇倚重之。 后唐建国前卒。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