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浙
【注释】: 1. 使君一疏归来早,家住万山深复深:使君即作者的友人田拒山宪副,因在朝廷上多次上书,被贬谪到边远地区。作者在诗中用“使君”自指,说自己也像他一样被贬谪到万山之中。 2. 解组已无当世念,读书真见古人心:意思是说,自己已经脱离了官场的束缚,不再为当朝权贵所左右,所以也就没有“当世”(当权者)的念头。但仍然坚持读书,以期了解古人的思想和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道德标准。 3.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 1. 箕裘文彩动乡关,腾踏风云兴未阑。 箕裘:古代的一种礼制,指的是用竹简记录世系宗谱。这里比喻家族的光荣传统。 文彩:指文化和风采。 动乡关:使家乡感到震动、自豪。 腾踏风云:形容气势磅礴,像在天空中飞翔,踏着风云前行。 兴未阑:兴起尚未结束。 2. 赤县名声连白下,丹洲鼓角接乌蛮。 赤县:指中国的中央地区,通常指代中国。 名声
注释: 和璞斋题岐南书舍:在岐南书舍(位于今天陕西凤翔县)的书房墙壁上写下这首诗。 小斋空坐思悠哉:在狭小的书房里,我闲坐无事,思绪飘荡得很远很远。 心远乾坤景自开:我的心境远远地超越了世俗的境界,自然景色也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 忧国几馀华发在,逢人先觅菊花栽:我为国家忧虑,头发已经花白了。每次遇到人,都会先询问他有没有菊花可以种植。 宦囊两世惟书卷,尘事无端付酒杯:我一生都在官场中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歌的理解。“仙源莫只在平地,圣世还须有逸民”“天马山庄纪兴奉怀马君”是全诗的重点部分。“仙源莫只在平地,圣世还须有逸民”的意思是:仙人的故乡不在平地,圣世还要有隐逸者才行。“天马山庄纪兴奉怀马君”的意思:在天马山庄记事,并怀念马先生。“疏狂我已无心久,荷蒉从来是异人”的意思是:我一向任性不羁,已经无心久留。我向来就不同凡响,像伯夷那样抱屈受辱的贤者,是我所向往的。赏析
野夫多年不照镜,衰容偶自临清池。 译文:这位隐士已经多年没有照过镜子了,他的容貌衰老。有一天偶然来到清池旁,他看见了自己的样子。 注释:野夫:指隐居的士人。清池:指清澈的池塘。 我笑亦笑竟无语,竹枝摇曳光参差。 译文:我也笑了,但是却没有说话,因为我觉得竹子随风摇曳,光影斑驳,很美。 注释:竹枝摇曳:形容竹子随风摇晃的样子,光参差:形容光影交错,模糊不清。 峥嵘岁月今馀几,塌飒风烟乃尔为。 译文
这首诗以“觅菊”为题,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独特情感。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联:白发黄花意自违 - 注释:白发、黄花,指代岁月和衰老。意自违,意指心意不合,不匹配。 - 赏析:首句点明时间背景,已是晚年。用“白发”、“黄花”来象征生命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无奈。"意自违"则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的变化时,内心产生的某种不适应或冲突。 第二联:野情秋色澹适宜 - 注释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秋深行色淡相关: - “秋深”:秋天深入,暗示时间或季节。 - “行色”:行走时的样子或情绪。 - “淡相关”:不太相关,可能指心情、景色与主题不太契合。 2. 一片翔云况可攀: - “一片翔云”:比喻事物宏大或飘渺。 - “况可攀”:更可以攀登或追求。 3. 鼎吕已增吾道重: - “鼎吕”:古代鼎和吕是重要的符号,这里可能象征权威或重要地位。 -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阅读原诗,在此基础上结合注释与相关历史背景等进行合理想象,并结合自己对原诗意蕴的理解来回答。 “斜月高楼话二更”:夜深时,在高楼的斜月之下,我与马子师谈论着往事。“高楼”,即指山楼;“斜月”,指月亮斜照,夜色苍茫。“二更”,指深夜十二点。诗人与朋友在深夜谈心。“聊复尔耳”是说:“只能聊以解忧罢了。”
【诗句释义】 “天马山庄”是诗人在山中修建的别墅,故以“兴奉怀”点明题意。“纪兴”为记录兴起之意。“马君”指作者的朋友马子建。“白日”指晴朗的日子。“毁誉”指好恶毁誉,“不到水云乡”意为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苔封石磴芒鞋滑”意思是说苔藓长满了台阶,脚下的石阶也滑了,走路时鞋子都打滑了。“罂瓶”是一种小口的瓶子,“花扑罂瓶村酒香”意思是说花香扑鼻,喝着村酿的酒也很香
注释: 小小山园寄翠微,近连山市入烟霏。 山园小巧,借翠微的美景寄寓;靠近山市,烟雾缭绕如画。 蓬蒿未许荒三径,花竹从教碧四围。 蓬蒿不容许荒芜,让三间小径充满绿意;花草树木任其生长,使四周被绿色环绕。 细筑云根通野溜,静凭松叶启柴扉。 精心构筑云根,让它与野溪相通;静坐松叶下,推开柴门迎接月色。 吾衰脚倚青藜健,日上时来月上归。 我虽然年老体衰,但依然可以依靠青藜健步前行;太阳升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