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珝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诗人萨都剌。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天寿山,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12公里处,是太行山的北支余脉。山上有天寿寺,为唐代所建。此诗描绘了天寿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 银峰翠壁峙诸孙,岳势雄开祖宅尊。 “银峰翠壁”,形容天寿山山峰高耸,色彩斑斓,如同镶嵌着银色的宝石。“峙诸孙”指的是山峰屹立不倒,如同众多孙辈守护着祖先的家园。“岳势雄开祖宅尊”,意味着天寿山的气势雄伟
宫柳 内里垂杨自不同,万条柔翠拂琼宫。 叶含华萼楼前雨,枝带朝元阁上风。 望入画眉情正切,啭来黄鸟语初工。 一般霸水桥头绿,日日行人惆怅中。 注释: 1. 内里垂杨:指皇宫内的杨柳,与外界的杨柳有所不同。 2. 万条柔翠:形容杨柳枝条繁多而柔韧,绿色如玉。 3. 华萼:花蕾,此处用以形容柳叶的美丽。 4. 朝元阁:古代建筑之一,位于皇宫内,此处用以形容柳树随风飘扬的姿态。 5. 画眉、黄鸟
诗句注释: 1. 百花开尽见莺流,一啭能添数种愁。 - 百花盛开后,只见黄莺在枝头啼叫。它的一声啼叫,似乎就能增添几许忧愁。 2. 巧舌傍人何太苦,春光随水已难留。 - 黄莺的歌声多么婉转动人,但为什么要让它们如此辛苦呢?春天美好的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怎能停留不流走。 3. 心惊陌上谁家笛,梦破城南少妇楼。 - 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令人心惊胆战;梦醒之后,才发现是城南少妇的楼阁。 4.
【注释】 1. 酌泉:取井水饮用,表示对清冽甘美的泉水的赞美。 2. 往往:到处、四处,指城中。 3. 郊外:城郊或城外。 4. 甘:清甜可口。 5. 如何:为什么。 6. 城市客:指在城中居住的人,即“城里人”,也可理解为居住在城市的外来客。 7. 城南:指城市的南面。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对泉水的喜爱和对居住在城外城市的人的不理解。首句以"酌泉"为题,表达了对泉水清甜可口的赞赏之情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北寺上人后园中游览,偶遇美景,不禁提笔作诗。全诗共四句。第一、二句写景,“偶为寻诗出”,是说偶然出来寻找诗歌;“秾华触眼新”,是说艳丽的色彩映入眼帘,给人新鲜之感。第三句写花,“鸟歌行酒地”,是说鸟儿歌唱,人们畅饮美酒;“花覆倚阑人”,是说花儿覆盖着栏杆,人们倚栏欣赏美景。第四句写风,“风籁浑无谱”,是说风吹来的声音没有乐曲的伴奏;“虫书太逼真”
新雪 注释: 1. 雪意已崇朝,凌风叶旋飘。 - “雪意”指的是雪花的意象和氛围,“崇朝”表示早晨或清晨时分。 - “凌风叶旋飘”形容雪花在风中飘扬的姿态。 2. 着衣初点点,入竹故萧萧。 - “着衣”指的是穿上衣服时的情景,“初点点”描述雪花刚开始降落的样子。 - “入竹故萧萧”形容雪花落在竹林里的声音。 3. 翠壁谁凝望,青帘久费招。 - “翠壁”指青山或绿色山壁
注释: 峭石:高耸的石头。 湍响:激流的声音。 古城:古老的城市。 临水居:靠近水面居住。 渴叟:渴望喝水的老人。 不及:比不上。 水中鱼:指在水里生活的鱼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景色的画面,通过对峭石、激流、古城、老人、鱼儿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易州道中 西风羸马经行地,易水长城是旧都。 壮士入秦名尚在,客卿归赵势全孤。 高台岁久黄金尽,古塞秋深白雁徂。 闻道关门犹锁钥,太平天子慎防胡。 注释:1. 西风羸马:形容天气寒冷,战马瘦弱。 2. 易水:指战国时期秦国进攻燕国的易水之战。 3. 壮士:指历史上著名的勇士李广。 4. 客卿:指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谋士张仪、苏代等人。 5. 高台:指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高陵(今陕西西安附近)。 6.
《寄北觉隆上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水北多僧寺,生公院最幽。 注释:水北有很多僧人所居住的寺庙,其中最为幽静的是被称为“生公院”的寺庙。 2. 地高平受月,林密静宜秋。 注释:这里的地势较高,可以平视月亮;树林茂密,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适合秋天。 3. 梵语中天应,钟声下界浮。 注释:寺庙里传出的声音如同天上的梵语一样庄严,而钟声则飘荡在地面上
注释: 抱病疏棂下,经秋又及春。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因病而闭门不出,秋天又到了春天。 色沿衰绖惨,愁入鬓华新。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脸上的忧愁和白发的悲情。 地僻艰医药,身微听鬼神。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因为地处偏僻而难以得到药物,身体虚弱只能依靠鬼神来治疗。 苍旻果无意,长作饭牛人。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苍天无意的感叹,他觉得自己一生都在努力却无法改变命运,只能像耕田的人一样辛勤劳作。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