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峰翠壁峙诸孙,岳势雄开祖宅尊。
关塞正当山右臂,风雷近接海西门。
龙过古涧多成雨,虎撼长松半出根。
隐隐五陵佳气在,欲攀弓剑泣深恩。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诗人萨都剌。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天寿山,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12公里处,是太行山的北支余脉。山上有天寿寺,为唐代所建。此诗描绘了天寿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
银峰翠壁峙诸孙,岳势雄开祖宅尊。
“银峰翠壁”,形容天寿山山峰高耸,色彩斑斓,如同镶嵌着银色的宝石。“峙诸孙”指的是山峰屹立不倒,如同众多孙辈守护着祖先的家园。“岳势雄开祖宅尊”,意味着天寿山的气势雄伟,如同祖先的居所一样尊贵。
关塞正当山右臂,风雷近接海西门。
“关塞正当山右臂”,这里的“关塞”指的是关口要塞,它位于天寿山的右侧,象征着山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海西门”可能是指靠近海的那扇门,暗示着山与海洋的紧密联系。
龙过古涧多成雨,虎撼长松半出根。
“龙过古涧多成雨”,这里的“龙”可能指的是山中的水系或瀑布,它们在经过古老的溪涧时常常会形成雨滴。“虎撼长松半出根”,这里的“虎”可能指的是山中的野兽或树木,它们在受到震动时有时会露出树根。
隐隐五陵佳气在,欲攀弓剑泣深恩。
“隐隐五陵佳气在”,这里的“五陵”指的是古代帝王的墓地,它们常常被认为具有灵气。“佳气”在这里指的是这些陵墓散发出的神秘气息。“欲攀弓剑泣深恩”,这里的“弓剑”可能是指武器,而“泣深恩”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朝廷的不满。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天寿山的描写,展现了其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价值。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手法,将天寿山与古代帝王的陵墓相提并论,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