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胄
以下是对《衢州石塘橘》的逐句解析: 1. 昔过龙阳感旧枝,: - “昔”和“今”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与现在的感慨。 - “龙阳”可能是指某个地名或人名,而“感旧枝”则暗示了对过去某种情感或经历的怀念。 2. 石塘今见子离离,: - “石塘”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地方,如一个古老的池塘或者一个地方的名称。 - “子”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或事物,而“离离”则描绘了这种植物或事物的生长状态
横斜银汉仙桥远,派衍金笼海国赊。 横斜:倾斜或偏斜。仙桥:指织女与牛郎相聚的银河鹊桥。派衍:延伸扩散。金笼:用金属制成的笼子,这里泛指天宫。海国:指天上的世界。赊:遥远。 地气北来知世运,喳喳传喜遍天涯。 地气:大地之气。北来:来自北方。世运:人间世事。喳喳:喜鹊鸣声,常用以比喻喜讯。天涯:极远的地方。 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喜鹊在银河上飞翔的情景。喜鹊们在空中盘旋飞舞,传递着喜讯
注释: 谒桐乡王汝学先生:拜访桐乡王汝学先生。谒,拜见;桐乡,地名,位于今浙江。汝学,指王汝学。 步进百尺竿:走一百尺高的竿子。步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百尺竿,形容高度。 貂乏狗可继:貂皮衣服缺少狗皮可以补。貂,一种动物的皮毛;狗,指犬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之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佩之情。诗中描绘了一幅百尺竿高、貂皮衣服短缺但犬类可以替代的画面
【解析】 这是一首闲适的七言绝句,全诗以“闲”字为题,抒发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失意与无奈。首联写景,颔联写人,颈联写情,尾联抒情。 【答案】 译文:静中感受到风情,觉得道是真实,天空海阔十分宜人。云闲得不想和庭影交映,风慵倦无心去扫径尘。 注释:“闲中漫兴二首”即指这首诗。 赏析:(其一)首句“静里风情觉道真”,点明“闲中”,即不忙的时候。“风情”即情趣,“道真”即真意。这句的意思是:在闲暇之时
【注释】 果化州:今广西省德保县,为古交趾国。唐开元中,分安南都护府置。 荒夷:指荒凉的地方。岁晚:年老体衰。亦寄游:也去游玩。 黄茅紫磴:指山路,因山土多黄色,故称。疑无路:似乎没有路可走。一抹烟:形容烟云缭绕的景象。果:地名,位于今广西省德保县。 【赏析】 此诗是一首纪行诗,诗人在游览了荒夷、果化等地方后,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首句以花引醒眸鸟叫愁起兴,表达了诗人对荒夷的深深忧虑
新春咏 太平触处麦连歧,吹鬓东风又此期。 深喜轮台丹诏早,不妨渭水钓竿迟。 漏梅泄柳窥天意,问舍求田敢自遗。 把镜朝来还独笑,一春花鸟瘦添诗。 注释: 1. 太平触处麦连歧:太平时期到处是麦田,就像麦穗相互连接一样。 2. 吹鬓东风又此期:春风拂面,吹动我的发鬓,又是一年春天到来的时候。 3. 深喜轮台丹诏早:深深地高兴因为我被派到轮台(今新疆境内)而时间提前到了。 4. 不妨渭水钓竿迟:没关系
注释:飞云呼不来,归云还自聚。 金枝满崖春,云任自来去。 译文:飞走的云呼唤不来,归来的云自然聚集。 山崖上金枝绽放,春意盎然,云彩自由自在地飘来荡去。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春天山崖上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首句“飞云呼不来”运用拟人手法,将飘散的云比喻为无法呼唤回来的人,形象地描绘了云的飘散状态。次句“归云还自聚”则描绘了云的聚集,仿佛有一股力量将它们聚集在一起。第三
破虏忠名万古秋,三分割据百年休。 汉臣汉贼痴还慧,何用生儿似仲谋。 注释: - 破虏忠名万古秋:指关羽的忠诚和名声将永远流传下去。 - 三分割据百年休:形容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即蜀、魏、吴三分天下,这种局面将持续了近百年。 - 汉臣汉贼痴还慧:意指那些自称是汉臣的人,其实内心可能并不忠诚于汉朝,他们表面上聪明却实际不聪明。 - 何用生儿似仲谋:意为何必让儿子像孙权一样聪明机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全诗,即把全诗的意思弄明白,包括理解诗句的内容、情感和主题。然后要逐句分析,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同时,结合注释、题目和写作背景来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注意分析诗歌中运用的手法。最后还应联系诗人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作答。 【答案】 译文:秋风吹过辽阔的原野,霜白地早,菊花黄,槐树绿。碧鸡关、金马坊,看人淡漠;白鹤瑶台,伴意悠长
瓜州阻风 万艇渔灯半晦明,稀微海角晓云轻。 山连北固青迎眼,水激中泠白拂旌。 尽望潮涛烟鸟影,终宵风雨蒻蓬声。 茫茫天堑分南北,不尽行人今古情。 注释: - 万艇渔灯半晦明:成千上万的渔船上,渔灯闪烁,天色微明。 - 稀微海角晓云轻:稀疏的晨曦下,海角的云雾轻柔。 - 山连北固青迎眼:群山连绵,远处的北固山青翠欲滴,映入眼帘。 - 水激中泠白拂旌:江水湍急,激起的水花如同白旗拂过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