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俊
诗句释义与赏析: “伤感柳枝残月,追攀林下清风。” 这句诗描述的是在悲伤的情感中,看到柳枝上挂着的残月和林下的清风,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无情。 “寒香原拟菊花丛,易落反如桐凤。”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比和反思。原本以为寒冷的秋香(象征生命)会像菊花般坚韧不拔,但最终却像桐树上的高飞凤凰那样容易消逝。这里的“桐凤”可能指的是凤凰一类的吉祥鸟,通常代表着高洁或尊贵
【诗句释义】 画堂春,即《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的“画堂”,与珂月对酌,指与月亮共饮。壬午为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 东坡,苏轼的别号。三万六千场,形容饮酒之多。直教酒化春江,直教是只管。春江是指春天的江水,这里代指美酒。主人应比谪仙狂,主人指作者自己,谪仙指李白,李白号称诗仙,此处比喻自己的豪放。浸透诗肠,意思是说酒已经喝得很多了。 醒在只愁天窄,醉来惟有情长。两人无事细平章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通过自己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河上明月的景象。全诗共四句,每句都以“何日成桥”作为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期待和向往。 下面是逐句翻译: - 同上孤望。影萧萧。 - 一同望着远处的孤影,影子显得萧条凄凉。 - 何日成桥。梦遥。 - 何时能与你共同走过桥梁,梦境遥远而不可及。 - 半钩月明霞渐销。今朝鹊乌如涌潮。 - 半弯的新月映照着美丽的景色,彩霞逐渐消失
柳梢青 本意(壬午) 青眼窥他。 年年陌上,只伴桃花。 一度春丝,千条烟缕,依旧苏家。 阳关曲里休嗟。 攀折处、三眠嫩芽。 楼外高垂,江头低拂,寒食风斜。 注释: 1. 青眼:用目光示意对方。窥:偷看,偷偷地看。年年:每年,指每年的春天。陌上:田间的小路。 2. 一度:一年一次。春丝:春日的细雨,也比喻恩泽。烟缕:烟雾缭绕的样子,形容柳树随风飘舞的样子。 3. 依旧苏家:苏家是地名
【注释】 虞美人 别恨(壬午) 别离滋味和谁说。只是心头咽。 绿杨楼际盼归舟。怕见一轮圆月、又成钩。 回眸错道人儿在。便欲相呼拜。 梦魂夜夜浪寻花。索性变成蝴蝶、去迷他。 【赏析】 此词为作者于壬午年春天所作,抒写离愁别绪。开头三句,直抒胸臆,说离恨之深,只有自己知道。“心头咽”三字,将离别的悲苦,写得淋漓尽致。“绿杨楼际”,暗指所思之人所在之地。“怕见一轮圆月又成钩”,是担心明月如钩
采莲子其二次皇甫松韵壬午 徐士俊 明镜移来一色秋,鸳鸯左右趁双流。 侬家花底偷莲子,照见波心半面羞。 译文: 明亮的镜子反射出一池秋天的景色, 鸳鸯在水面上自由地游动追逐着水流。 我悄悄地藏在荷花丛中摘取了莲子, 偷偷地窥视水面,看到莲蓬羞涩地半露。 注释: 1. 明镜移来一色秋 - 明镜:明亮的镜子。移来:移动过来。一色:一种颜色。秋:指秋天。这里形容水面如明镜般清澈
诗句释义: 1. 黄鸟新歌没字诗 - 黄鸟(可能指春天的象征)唱着没有歌词的歌曲,这首歌曲如同一首无字的诗。 2. 花也痴痴 - 花朵似乎也陷入了深深的痴迷之中。 3. 人也痴痴 - 人们也显得有些痴迷。 4. 此情休与隔心知 - 这种深深的情感,不应只藏在心底,而应当与他人共享。 5. 乡也思思 - 家乡也在深深地思念之中。 6. 我也思思 - 我也同样在深深的思念中。 7. 病怯空床瘦骨支
南乡子 春暮,次珂月韵(壬午) 花信挂愁肠。 一线春魂昨夜殇。 早起惜花花不语,朝阳。 薄雾轻烟混一场。 珠翠更谁量。 撇却堤头瑟舆簧。 独臼拥衾留昔梦,萧娘。 待得郎来换好妆。 注释: - 花信挂愁肠:花朵开始凋谢时,人们感到忧愁和思念。 - 一线春魂昨夜殇:春天的生机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 早起惜花花不语:清晨醒来,花儿仿佛不愿说话,显得有些哀伤。 - 朝阳:太阳升起的时刻。 -
南乡子·纪艳(壬午)雁字十三楼。 翠袖笙簧彻曙休。 一点俗尘都不到,风流。 只爱春光不耐秋。 浪说古扬州。 么凤新蝉又上头。 不住隔窗呼小字,歌喉。 玉拍擎来玉指柔。 注释: - 雁字十三楼:用雁字形状来形容楼上的窗户,因为每一只大雁排成人字形时,都有十三个“人”字形状。 - 翠袖笙簧彻曙休:形容女子穿着翠绿色的衣服,歌声悠扬,直至天明。 - 一点俗尘都不到:意思是说女子身上没有世俗的尘埃
【注释】 珂月:指诗人自己的妻子。原韵:指《鹊桥仙》词中原有的韵律。壬午:即宋神宗熙宁九年,时年作者40岁,为徐州判官。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春天。当时诗人的妻子病故已三年,作者怀念妻子,写下了这首悼亡词。全词以“玉斧无端倾轧”开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月亮的阴晴圆缺,暗喻自己妻子生命的长短。接着以“一枝憔悴不成春”等句来表达对逝去妻子的追忆和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