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奎
最师埪 无僧秋寺倚荒原,劫后三埪几许存。 争取唐碑镌字记,一碑未刻卧山门。 译文:在秋天的荒原上,没有僧人居住的寺院,经历了战乱之后,这三座寺庙几乎只剩下遗迹。我们努力寻找唐代的碑文以铭记这段历史,然而只有一座碑还未完成,仍然躺在山上。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殷奎创作的《与吴宗德县令访古西原三首·其一·最师埪》。这首诗描绘了战后荒凉的西原,以及诗人在追寻历史痕迹时的艰辛
【注解】 看罢南山看北山:指从南到北,观赏了名山大川。 奇峭:奇特险峻的样子。 悭:吝啬,这里指山势陡峭。 有时走上高原去:指登上高山远眺。 秀色:秀丽景色。 娱人:使人心旷神怡。 【赏析】 这首诗描绘诗人在游览名山大川时所见景色,抒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前两句写诗人游览名山大川后的感受:他游遍了南面的山,又游历了北面的山,发现北山比南山还要雄伟、壮丽。“奇峭”二字概括了北山的特点
【赏析】: “陶然”,陶陶然,心情愉悦的样子。 “一室”,一间屋子。 “野人庄”,田园山庄的意思。陶渊明有《归去来兮辞》诗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归隐之后,常在田园间生活。 “榻席”:坐席或卧席。 “当门”,对着门。石枕,石制的枕头。 “饮食更怜淳朴俗”,这几句写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欢和赞美。淳朴,朴实。 “礼从宜处便随乡”,“礼从宜处”指礼节要适合自己身份地位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光含碧碗蔗浆寒” - 注释: 形容甘蔗的汁液像碧绿色的碗一样,清冷透明。 - 赏析: 此句描绘出一种清新、凉爽的夏日景象,让人联想到夏天的早晨或傍晚,凉风习习,甘蔗汁液在杯中闪烁,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2. “色浸红犀玛瑙盘” - 注释: 用红犀(即赤红色)和玛瑙来形容色泽鲜艳。 - 赏析: 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红与黑),展现了瓜果的艳丽色彩,同时使用“浸”字
【注释】 1. 以地图赠吴明府题诗其上:把地图赠送给吴明府,并在地图上题写一首诗。 2. 秦岭:秦岭在陕西省,是秦、晋、川三省的分界线。 3. 吴关:指长江三峡一带。 4. 残:指山河破碎,国力衰败。 5. 携取:携带。 6. 车子上:指随身携带。 7. 一番登览:一次浏览。 8. 一开看:一看就明白。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元年(742),诗人在长安时所作。当时李白与友人吴筠
注释: 与吴宗德县令访古西原三首 其二 天圣宫 异人乃有重阳子,四海全无第一师。 今日偶来寻故宅,海棠开过已多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与吴宗德县令探访古西原的途中所作的。诗中描绘了两位道士在重阳节那天寻找古迹的场景。 “异人乃有重阳子,四海全无第一师。”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异人”和“重阳子”。这里的“异人”指的是与众不同的人,而“重阳子”则是作者自称为重阳子的人。整句的意思是说,在这个世上
【注释】 谭麈:指《晋书·王濛传》:“王濛字处仲,司空越之孙,少有俊才,能属文。年二十余,尝与诸名胜共谈咏,为诗曰:‘仰看山之颠,下听江之濑……’时人谓为‘解音律’。既长,博综百家之言,尤好《庄》《老》,总括精髓。”南冠:即“南冠客”,泛指南方来的客人。 小凤团:茶名,唐陆羽《茶经》载,小凤团产于湖州长兴县。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一次雪晴后写的绝句。前两句写景,描绘江南雪天之美;第三句写物
本无奇特夸修干,漫自支离语大年。 封殖正烦君子在,岁寒终拟见苍然。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殷奎的《次韵长通见寄二绝句·其二》。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 1. 本无奇特夸修干:这里“修干”指的是树木的主干,常用来比喻人的品格或才能。诗人在这里可能是指,他并不以出众的才情或特殊的能力为傲,而是谦逊地看待自己的价值。 2. 漫自支离语大年:“漫自”意味着随意、自在,而“支离”则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武功余簿行在商州的所见所感。 首句“秦岭纵横宿雨收”,描述了秦岭的山峦纵横交错,昨夜的雨水已经停歇。秦岭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其横纵交错的形态给人以雄伟壮观的感觉。 次句“西风匹马踏商州”,则展现了一幅秋高气爽、秋风劲吹的画面,诗人骑着马独自前往商州。这里的“西风”象征着秋天的气息,而“匹马踏商州”则表达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对商州风光的喜爱。 第三句“锦囊诗句题应满”
【注释】 与吴宗德县令访古西原三首其三:吉祥寺。 吉祥寺,位于今陕西省扶风县城南的吉祥寺塔下。 歊蒸:同“蒸腾”,指热气。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天的陕西省兴平市东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和吴宗德一起游历吉祥寺时写的一首咏史之作。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寺院图景:一座野寺,一老僧,客人来了之后便开始闲谈。接着写出门后的所见所感:不觉日已西斜,一片斜阳挂在茂陵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