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奎
【注释】 双笔:指用毛笔写诗。殷勤:情意深挚的样子。所思:指所思念的人。染来:指用墨水写成的诗。寄君诗:指写给某人的诗。空花:比喻虚幻的梦幻。痴人梦:比喻虚幻的梦境。银管:指毛笔,借指诗人自己。感德期:指感谢恩惠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九日重阳节那天,收到友人送来的诗后写的答谢赠诗。此诗以答谢友人为题,但实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双笔慇勤慰所思”
【注释】杜曲:地名,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唐时为著名的风景区。二绝句:指《杜曲二绝句》的第二首诗,此诗写诗人于五月在杜曲观赏景色的感受。青山:青翠山。隔岸:隔着河岸。水平畴:水波不兴,与水平齐的田畴。高柳:高大挺拔的柳树。阴阴:茂盛的样子。五月秋:五、六月份,正是秋季,所以称“五月秋”。寒泉:冷泉水。汲:打。碧李:青李,未熟的李子。横眠白石:横卧在白色的大石头上。漱:洗刷、冲刷的意思。清流:清水
释义: 纸钱如同白雪,草烟如同烟雾,家家户户都去上坟扫墓。 春天一过就感到乡愁,忧愁袭来时倚着枕头不能成眠。 注释: 1. 纸钱:祭祀用的冥币。 2. 百五家家:指每家每户。 3. 思乡:思念家乡。 4. 浑欲老:完全像要衰老一样。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长安新丰折臂翁歌》。此诗描写了人们上坟扫墓的情形,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了,富有感情色彩
注释:在十二条街道上,还未完全消融的雪仍未消退,我骑着驴子带着醉意的身影飘摇不定。请你转告麻亭尹大人,这样的人竟然能如此顽皮不羁,可见他确实有些值得招揽之处。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好友朱子方前往永寿县访友时所作。首句点明时间,“雪未消”表明天气寒冷。二句描写了诗人自己醉酒后骑驴而行,身姿飘飘欲仙的情景。三句则表达了对友人麻亭尹的赞赏之情。最后两句是对友人寄语,希望他在官场中能够有所作为
诗句: 棱棱桑田带水田,夕阳幽兴满樊川。 译文: 新长出的桑树和稻田连成一片,在夕阳的照耀下,满目都是宁静的田园风光。 注释:“棱棱桑田”中的“棱棱”指新长出的桑叶挺拔有力的样子。“带水田”指的是稻田与河流相连。“夕阳幽兴满樊川”中“樊川”是地名,此处泛指美丽的自然风光。整句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宁静和谐的田园景象。 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初春时节的田园风光
注释:我乘坐小舟渡过浅浅的水流,烟雾弥漫。又登上长船远望碧蓝的天空。我想去拜访孟明府,但秦岭的原野上地势高耸,道路不通。 赏析:诗人在永寿(今陕西黄陵)与友人朱子方相遇,两人志同道合,于是一同游览了永寿附近的山水风光,并相互唱和。此诗是第二首。首句写乘舟过浅水,烟笼水面;二句写登长船远望碧空;三句说想寻找安道友,但因秦岭之巅路不通,只好作罢。全诗语言朴实,意境开阔,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 (1)“鸿沟”:古水名。在今河南荥阳县北,为黄河支流。鸿沟之战是春秋末年吴王夫差败亡时与晋、宋、郑三国联军之间的一场战役。 (2)“广武”: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 (3)“荥阳”:在今河南荥阳县西北。 (4)“变”:改变。 (5)“重瞳子”:指秦始皇嬴政,他有四个眼珠的瞳子,故称“重瞳”。 (6)“夭亡”:早死。 【赏析】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河南三》: 鸿沟之役
【注释】 ①南山:即终南山。②一杯:指一杯酒,表示饯行之意。③因循:拖延。④结平生:结下一生未了的心愿。⑤未了因:没有解决的心事。⑥赏析: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诗人在长安任左拾遗时,当时他被贬为江州司马(今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与友人送别。 【译文】 我朝夕仰望终南的山头,三年前想去终南山,却一直拖了下来,今天终于成行了。我们举杯向山神告别,再会了,我一生未了的心事。 【赏析】
野老门前社树青,社公无酒眼醒醒。 春泥二月无人上,尽作城头筑土丁。 注释: ①社树:祭祀用的树木。社公:祭祀土地神的男子。 ②社公无酒:意思是说祭祀的土地公没有酒喝可以清醒。 ③社公无酒眼醒醒:意思是说祭祀的土地公没有酒喝可以清醒。 ④春泥:春天的泥土,这里指修筑城墙的土工。 ⑤城头筑土丁:在城头上修筑城墙的士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省亲祭祖的时候所作。诗人通过对祭祀土地公的场景描写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绝,全诗四句,首二句写诗人被县令召去,心中不悦;三、四句写诗人因幽兴而游山。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答案】 答巩昌诸县枉顾不值 空烦车马扣云关,不是先生不得闲。 为报今朝有幽兴,半醒半醉去游山。 注释译文: 因为被县令召去,心中不悦。 (因为)我不去,就不能得到悠闲的时间。 为了报答今天心情愉快,我就带着半睡半醒的身体去游览山水了。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