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武荥阳战未休,故将局面变鸿沟。
凭谁说与重瞳子,未是夭亡肯信不。
【注释】
(1)“鸿沟”:古水名。在今河南荥阳县北,为黄河支流。鸿沟之战是春秋末年吴王夫差败亡时与晋、宋、郑三国联军之间的一场战役。
(2)“广武”: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
(3)“荥阳”:在今河南荥阳县西北。
(4)“变”:改变。
(5)“重瞳子”:指秦始皇嬴政,他有四个眼珠的瞳子,故称“重瞳”。
(6)“夭亡”:早死。
【赏析】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河南三》:
鸿沟之役,吴王夫差兵败自刎而死。
本诗第一句“广武荥阳战未休”,即指此役。据《史记·吴太伯传》:夫差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取霸于会稽,并迁都于此,号曰“吴”。
此诗第二句“故将局面变鸿沟”,即指此役后夫差所采取的战略方针。
“鸿沟之役”是春秋末期,吴楚之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前506年,吴国进攻楚国,双方战于檇(huò)亭。前505年,吴王阖庐亲统大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大败楚军,俘获楚将唐眜。楚顷襄王率残部退守城郢(今湖北钟祥),请求割地求和,吴王不许;又请以太子横作为质,亦遭拒绝。于是,吴王准备趁楚都郢无备之时,一举攻下。这时,伍子胥建议吴王乘楚都郢空虚之际,先占领其外城,然后围困郢都,最后一举取胜。可是,阖庐听信了大夫申包胥之言:“不可!吾闻之:‘大兵无刚强,柔能制刚强’。”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一意孤行。吴兵至巢(今安徽巢县东北)就驻扎下来,而楚军则坚守城池。
前504年春,吴军围攻楚都郢达半年之久,楚军因粮草匮乏,人心涣散,终于在同年夏被攻破,楚顷襄王出逃到云梦泽一带。次年春天,楚平王之子公子繁即位,是为楚昭王。《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吴败楚人于柏举……楚怀王恐,乞盟,如郑。”即此次战争结束后,楚与吴之间缔结盟约,互许罢兵。但是,当楚昭王返回郢都时,吴军已包围了楚都郢,楚军无力回击,只好投降。吴王下令屠灭楚城,杀死楚平王之孙、昭王子犹。
此诗第三句“凭谁说与重瞳子”,是说这次战争的胜利,对吴国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吴王夫差决定亲自率兵去攻打晋国。
此诗第四句“未是夭亡肯信不”,是说夫差没有料到自己会失败得这么快,连自己的命运也不相信。
此诗是诗人针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而作的咏史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叙述吴楚之间的战争经过及结果,后两句评论战争的意义以及吴王夫差的态度。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看法,认为他们的成败得失,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吴王夫差的讥讽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