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倦客始南还,足茧那堪道路艰。
暂借先生灵寿杖,明朝扶我过潼关。
【注】:长安,即今西安。灵寿杖:相传为晋代名臣张华所得的拐杖,传说能治病延年。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时写给友人陈孟云求的诗。诗人在长安已经住了很长时间,感到十分疲惫。由于脚上生了茧子,走路很艰难,所以向朋友借了一根灵寿杖来拄着,希望能早日回到家乡。此诗语言平易浅显,但含义却深沉隽永。
长安倦客始南还,足茧那堪道路艰。
暂借先生灵寿杖,明朝扶我过潼关。
【注】:长安,即今西安。灵寿杖:相传为晋代名臣张华所得的拐杖,传说能治病延年。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时写给友人陈孟云求的诗。诗人在长安已经住了很长时间,感到十分疲惫。由于脚上生了茧子,走路很艰难,所以向朋友借了一根灵寿杖来拄着,希望能早日回到家乡。此诗语言平易浅显,但含义却深沉隽永。
【注释】 九月:农历九月;江行:乘舟在长江上航行。 回望:回头看,这里指回故乡去。 乡国:家乡、国家。 不胜悲恋:不能自已地悲伤和依恋。 敢:岂敢。废:废弃。 君臣义:君与臣的道义。 子母恩:对父母或子女的养育之恩。 驱驰:奔走,奔波。 劳:辛劳,劳累,此处指奔波劳苦。 岂惮:岂肯。 定省:早晚问安。 崇儒选:推举儒家学者为官。 崇儒:推崇儒学。 才同谪宦论:才能和被贬官员相比拟。 转蓬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衰柳阊门道,丹枫远浦桥。 - 注释:阊门,古时城门之一,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衰柳,形容柳树已经凋零,颜色显得憔悴。 - 译文:我站在阊门的街道上,看着两旁的柳树,它们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显得格外的凄凉。远处的桥梁上,丹枫(即红枫)也正缓缓落下,给这秋末冬初的景色增添了几分凄美。 2. 泪容行路惨,别恨几时消。 - 注释:泪水在脸上的痕迹,形容离别时的悲伤心情。行路惨
前赴京邑五妻弟送予苏台今往咸阳季氏又送至枫桥临别作恶情溢乎词 异县遥相送,频烦内弟来。 路从寒寺去,身逐夜航开。 饮泣难为语,垂头忍复回。 自多甥舅好,应得抚提孩。 注释: - 异县遥相送,频烦内弟来。 异县:不同的县城。 遥相送:远远地互相送别。 频烦:多次麻烦。 内弟:妻子的弟弟。 - 路从寒寺去,身逐夜航开。 寒寺:寒冷的寺庙。 夜航开:晚上乘船出行。 译文:
赴阙是还乡,无烦恨路长。 蟏蛸空罥户,䆉稏已登场。 转觉行期近,频添别泪滂。 云泥从此隔,聊复驻遥装。 注释: 1. 赴阙是还乡:意为前往皇宫是为了还乡,表示作者对回家的期盼之情。 2. 蟏蛸(xiāo)空罥(juàn)户:蟏蛸是一种寄生在墙壁上的蜘蛛,这里用来形容蜘蛛网缠绕着门窗。空罥户表示这些蜘蛛在网上,而门被蜘蛛网缠绕着,无法打开。 3. 䆉稏(yáng):一种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夜泊大林铺,囊中食物数种,不知何人持去。 月馆子之晦,风林客正疲。窥烦君子处,憎忝主人时。 谩藏嗟何及,均分浼己卑。丁宁群鼠辈,莫使彦方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泊船于大林铺的情境,以及他发现囊中食物被盗的情景。诗中的“月馆子之晦”和“风林客正疲”营造了一种寂静而又孤独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与疲惫。而“窥烦君子处,憎忝主人时”则揭示了诗人内心对这种不公现象的反感。
【注释】 1、騊駼:一种小野兔。 2、自期吾有后:我自认为能养得起你。自期,自己期望。 3、颇恨汝非才:很遗憾你不能像才德兼备的人那样成家立业。 4、志学年方近:你学习的年龄已经接近了。 5、成人责渐催:长大成年的责任日益紧迫。 6、童心当弃去:应将你的童心舍弃。 7、书种要留来:书籍的知识要继续传承下去。 8、准拟翁归日:我打算等你父亲回家时。 9、情怀向尔开:对你的感情会向你敞开心扉。
【注释】 1. 初之咸阳:初到长安。 2. 地远知难别:因为距离家乡太远,才知道离别的艰难。 3. 官闲识异恩:在闲暇的时候,才认识到朝廷给予的恩情。 4. 桑榆身未老,松柏操终存:桑树和榆树都是秋天落叶树木,比喻年老。松柏长青,象征节操。 5. 亲养情弥切:父母对子女的情感非常深。 6. 儿婚礼欲论:儿子的婚姻大事即将讨论。 7. 政须烦二弟:事情需要你们二位弟弟帮助处理。 8. 成此好家门
十月廿五日古城对雪有怀吕簿 东屯飞雪里,倦客自愁颜。 门为袁生掩,船从剡曲闲。 到关何日是,行路此时艰。 痴坐茅檐底,孤吟对独山。 【注释】 十月:农历十月初一或十五日。 廿五:二十五天。 古城:即今安徽宣城市旌德县的九华(旧称九华山)。 吕簿:诗人的朋友。 东屯:东晋谢安在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建东山草堂,世称“东山”;这里指谢安隐居之处。 倦客:疲倦的游子。 自愁颜:自己忧愁地容颜。
【注】1. 夕次泗州:傍晚停驻在泗州。 2. 泗水寒流浅:泗水河的水因寒冷而变得很浅。 3. 吴船夜进徐:吴地的船只夜晚悄悄地前进。 4. 四方行役始,千里去家馀:开始到处奔波,离家千里有余。 5. 晚饭怜红稻,新钱买白鱼:晚上吃着美味的红米饭,用刚得到的钱币买了一条新鲜的鱼。 6. 未知风景异,沙月野踌躇:不知道家乡的风景和这地方有什么不同,独自徘徊不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
次韵雪樵先生去岁臈月见怀之作 其二 - 诗句释义: 1. 倚席犹无地:倚靠着座位,却没有地方可以依靠。这里的“倚席”指诗人在朋友家中的座位上,感到没有立足之地。 2. 登瀛岂有时:登上仙山仙境,哪有时间?这里用“登瀛”比喻追求高远目标,而“时”表示时机。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实现梦想的迫切心情。 3. 繁华都去尽:繁华的世界已经消失殆尽。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盛世的回忆和现实的感慨。 4.
诗句:岩邑区区吝叔封,谁知相爱是相攻;京虽不度非难克,祭吕何曾识此公。 译文:在这片岩石环绕的地方,我只是个区区的小官。但谁能想到,我们彼此相爱却相互攻击?尽管京城的防守似乎困难重重,但并非不可能攻克。对于这位祭祀先贤的人,我竟然也认识他,真是令人惊讶。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示了作者对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揭示。诗人以“岩邑”、“岩邑区区”开头
【注释】 (1)“鸿沟”:古水名。在今河南荥阳县北,为黄河支流。鸿沟之战是春秋末年吴王夫差败亡时与晋、宋、郑三国联军之间的一场战役。 (2)“广武”: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 (3)“荥阳”:在今河南荥阳县西北。 (4)“变”:改变。 (5)“重瞳子”:指秦始皇嬴政,他有四个眼珠的瞳子,故称“重瞳”。 (6)“夭亡”:早死。 【赏析】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河南三》: 鸿沟之役
【注】 洛阳:古都城。铜驼巷陌,泛指京城里繁华的街道。萋萋:草木茂盛貌。金谷园林,泛指洛阳名园。迹已迷:踪迹全无。天津桥,在河南开封市西北。杜鹃啼,即子规鸟啼,传说为蜀王之精魂所化,鸣声哀切,闻者心伤,故称子规。 译文: 铜驼巷陌上草木茂盛,金谷园中遗迹已消失,令人惆怅的是那月夜下,只有杜鹃鸟在津桥上悲啼不已,更无人听它的声音。 赏析: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写洛阳的今昔变化
注释: 鸿门:指汉高祖刘邦的故居。 新丰市:秦朝时的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面,汉高祖曾在此建都。 一望蒿莱戏水河:意思是站在高地上远远望见一片荒漠和一条河流。 汉祖空怜功业在,而今与仲不争多:汉高祖空自惋惜他的功劳已经建立起来了,现在却同项羽争天下,谁也没有多少优势,因此不和他们争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写于他初游长安之时。此诗首句“新丰市”点出地点,次句写所见之景,即荒凉景象
【注释】 ①南山:即终南山。②一杯:指一杯酒,表示饯行之意。③因循:拖延。④结平生:结下一生未了的心愿。⑤未了因:没有解决的心事。⑥赏析: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诗人在长安任左拾遗时,当时他被贬为江州司马(今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与友人送别。 【译文】 我朝夕仰望终南的山头,三年前想去终南山,却一直拖了下来,今天终于成行了。我们举杯向山神告别,再会了,我一生未了的心事。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