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钟
安庆己卯元日 去岁椒盘望太平,迢迢封树雨春正。 虏无一矢留三月,贼止千人系九营。 蕡烛平明呼北极,白环兄弟祝西征。 儿童未作百年虑,长日华林爆竹声。 注释: ①安庆:今安徽怀宁,是南宋时建康府的治所。己卯为宋理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②椒盘:古代元旦用椒花浸酒祭神,称为椒盘。 ③迢迢:遥远的样子。 ④“虏”三句:指金兵南侵。留:驻停。三月,三月后,这里指三月后
【注释】 归自皖:从皖地回来。皖,即今安徽省合肥市一带。道脉:指道路。沁公:岑溪(字沁)的号。没,去世。二年:两年多的时间。九月:农历九月,重阳节。扫双溪墓:指在双溪为岑溪扫墓。岑溪名沁,故称双溪墓。始哭之:开始为他痛哭。始,才、方才。 【译文】 归自皖地道路漫长,岑溪已经去世两年了。九月时我扫双溪墓,才痛哭他。 中午的阳光已经有些昏暗,竹院里没有人住,只有白云在那里飘荡。
过兴都方仁植抚军时护显陵,宿重兵于郢,闻予与熊三郎至,遣骑相逆;以诗投赠 十年秦寇尚披猖,特简中丞旧职方。 三楚抚军当汉沔,七旬司马定荆襄。 知留剧孟参乘传,久料韩楼再陆梁。 定远欲归归未得,夷陵花老鬓如霜。 诗句注释: 1. 十年秦寇尚披猖:“十年”表示时间长久,“秦寇”指的是入侵的秦国军队。“披猖”意为肆虐、横行,形容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2. 特简中丞旧职方
长至后十日,蒋吾翮、吾章叶孺韬仲含钱次倩阮维寿诸兄弟集石巢夜饮。时孺韬方至自太平,予亦将归广州矣。 钟离(今江苏常熟县)久客赋归与,瓜步(今江苏六合县南)青尊逼岁除。 □癖:迷恋某物。玄晏:即陶渊明,字元亮。穆陵:指东晋大将桓温,他曾任荆州都督,镇守襄阳。书:书信。 清秋贝叶明萧寺,残腊雕虫到石渠。 贝叶:梵语,指佛经。萧寺:指寺庙。雕虫:指刻印书籍的工匠。石渠:指皇家藏书之所。 四顾神州谈去处
诗句: 1. 阶生仲阶两表弟归自秣陵时母舅以司成郎移北御史中丞务携九表弟北上 译文:阶生和仲阶的两位表弟从秣陵回来,我的母亲舅舅因为司成郎的职务被调去北边的御史中丞。他带着九位表弟北上。 关键词注释:阶生,即阶生兄弟;表弟,指同辈但年龄较小的兄弟或姐妹,这里是指他们中的两位;秣陵,古代地名,今江苏省南京市;司成郎,古代官名,此处指母亲舅舅担任的职责;北御史中丞,古代官职名,指在北方任职的御史中丞
【解析】 本诗首联点明“上巳日”即“上巳节”,是作者在四川时过的一个节日,此节因有踏青、赏春之乐而名。次联写诗人于“上巳前十日微雪夜酌石巢示熊伯子桧仲子柏季子椿司马心开原籍蜀泸避乱寓楚三子两母一泸一蕲时生陟屺之叹诗以慰之其一”。诗人以“未忍言”“新樊”自伤身世飘零,又以“愁予室”表达对家乡的眷念。 颔联写诗人在“上巳日”之夜饮酒赋诗的情景,其中“看白日”暗含了作者在国难当头之时的感慨
阶生仲阶两表弟,归自秣陵时母舅,以司成郎移北御史中丞。 务携九表弟北上,阶生兄弟挈家南归过予皖寓。予招同三祖寺集一日便归岭:第一句为诗人与堂兄及表兄弟的聚会,第二、三句为诗人与堂兄及家人的离别。 其一 落叶秋风两岸声,泊舟城缺月三更。 共怜万里分南越,豫拟千官拜北平。 幕府初筵看舞剑,空林终日似班荆。 早寒道上看新雪,尚忆钟离有外甥。注释: 1. 落叶秋风:秋风吹落了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2.
夏杪同黎君选徐木之谒寿何相国延居宝纶阁 牂牁秋水和歌来,初醉横汾赐酒杯。似有酴醾传湛露,莫疑弦管走殷雷。人归半渡千江月,客就中分八斗才。丞相久知能下士,公孙东阁为谁开。 注释与解析: - 牂牁秋水和歌来:牂牁,古地名,这里指代南国的景色,秋天的牂牁水波光粼粼,歌声随之而来。 - 初醉横汾赐酒杯:横汾,即横在黄河之上,汾,山西的古称。此句表达了诗人在何相国家门前被赐以美酒
诗句原文:虎帐铜壶夜气清,羽林十万静无声。 单于冬入残三辅,汉上秋成絷九营。 勿虑卫青终失宠,无劳贾诩更谈兵。 吴山楚水年馀别,残角空阶尽月明。 译文注释:夜晚在将军的营地,士兵们都安静地休息,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气息。冬天来临,匈奴的军队进入了我们曾经防御的三辅地区,但最终未能取得任何胜利。秋天的时候,汉军成功地控制了九个营区。 不要担心卫青最终会被冷落
注释: 初夏同韩犹龙入循州访刘乃运兄弟白隺峰峰为苏子瞻旧游地,故人陈全人曾止此感赋。承荐东湖月满船,江城夜色已堪怜。长宵风雪知谁在,零落山丘又几年。穗石人稀花易老,鹤峰山近泪如泉。令威他日归华表,定在循州古树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初夏的时候拜访了刘乃运兄弟,并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深深的感慨。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望。 第一句“承荐东湖月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