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椒盘望太平,迢迢封树雨春正。
虏无一矢留三月,贼止千人系九营。
蕡烛平明呼北极,白环兄弟祝西征。
儿童未作百年虑,长日华林爆竹声。

安庆己卯元日

去岁椒盘望太平,迢迢封树雨春正。

虏无一矢留三月,贼止千人系九营。

蕡烛平明呼北极,白环兄弟祝西征。

儿童未作百年虑,长日华林爆竹声。

注释:

①安庆:今安徽怀宁,是南宋时建康府的治所。己卯为宋理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②椒盘:古代元旦用椒花浸酒祭神,称为椒盘。

③迢迢:遥远的样子。

④“虏”三句:指金兵南侵。留:驻停。三月,三月后,这里指三月后。贼:强盗;敌人。系:囚禁,拘押。

⑤蕡(fén)烛:红蜡制成的蜡烛。平旦:天刚亮的时候。

⑥白环:指传说中的一种吉祥物。兄弟:指岳飞、韩世忠等人,他们被害时有二子同死,故称之。祝:祈祷。西征:指抗金战争。

⑦儿童:作者自谓。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末诗人杨万里在公元1188年(理宗淳祐八年,宋度宗咸淳三年)所作。诗中反映了当时人民对金兵南侵的愤怒和不满情绪,同时歌颂了民族英雄岳飞、韩世忠及其儿子们抗金卫国的斗争,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首联“去岁椒盘望太平,迢迢封树雨春正”,写诗人去年除夕之夜在家乡盼望着太平盛世到来,那时正是春天,而今天却看到封树满山,春寒料峭。“椒盘”,即用椒花浸酒祭祀神灵用的器具,古人认为椒花能辟邪驱瘟。“遥望”,即远望,这里指诗人从家乡出发,去京城临安应试。“迢迢”,形容山路遥远。“雨春”,春寒料峭,春雨纷纷。

颔联“虏无一矢留三月,贼止千人系九营”,写金兵在江南一带烧杀抢掠,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虏”,指金兵,“无一矢”,意说金兵没有留下一支箭作为投降的标志,而是纵火焚烧了临安城,使临安城变成了一片火海。“留”字写出金兵凶残残暴的本质。“贼”指的是张浚等抗战派,“止千人”,意思是张浚率领的部将只有一千人,但他们坚持抗战到底。“系九营”,指张浚被俘后,金军把他捆绑起来,关押于杭州北关门外大石塔下军营之中,并把他的部将都抓了起来。

颈联“蕡烛平明呼北极,白环兄弟祝西征”,写诗人夜不能寐,披衣而起,点上红烛,向北方祈祷。“蕡烛”,指红烛。诗人把希望寄托在北斗星上,希望它能帮助抗敌。“平明”指天明之时。“白环”,传说中天上有玉兔捣药的地方叫白环宫,这里指月亮,因为月中有玉兔,所以又叫月宫。“兄弟”,指岳飞、韩世忠及其儿子岳云、张宪等抗金英雄。“祝”的意思是祈愿,这里指祈求上天保佑抗金将士取得胜利。

尾联“儿童未作百年虑,长日华林爆竹声”,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忧虑。“儿童”,指自己,这里说自己还小,没有为国家考虑过大事。“百年”,指一百年的时间,诗人担心自己的祖国会像当年秦始皇那样统一天下后很快走向衰败灭亡。“长日”,指漫长的岁月。“华林”,指繁华的街市,也代指南宋京都临安。“爆竹声”,指新年放爆竹的声音。诗人在这里借爆竹声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新年的喜悦之情。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一位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社会意义。这首诗也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诗歌佳作,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