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干鹰起横秋别,豹尾凌霜去此邦。
似傅六师收虢略,何无一旅过三江。
鸡啼月落催寒渡,剑气江声撼夜窗。
衰宠卫青归似得,楼烦虽走未曾降。
【解析】
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高适。此诗是作者送别友人陈牧时所作的七言律诗。陈牧,字大章,河南人。曾随从唐太宗征伐四方,因战功显著,被封为上柱国,赐名“牧”。开元年间,任右金吾将军、朔方军节度大使,封为魏国公。
第一联:陈大将军以牧别仅一年闻其上书乞随熊大司马西征诏未许明年解兵归白下阻风安庆寓石巢二日
注释:①陈大将军:指陈牧;②牧别仅一年:陈牧离开已一年了;③上书乞随:上奏请求跟随;④熊大司马:指唐玄宗;⑤诏:诏书;⑥明年解兵归:第二年解除兵权返回朝廷;⑦白下:今南京;⑧阻风安庆寓石巢:在安庆时遇阻风浪暂居石巢;⑨石巢:即石屋洞。
译文:陈大将军因为与牧分离仅一年,便听说他上表请求随从熊大司马西征,皇帝没有答应。第二年,解除了兵权回到朝廷。在安庆遇到阻风,暂住在石巢(地名)。
第二联:师干鹰起横秋别,豹尾凌霜去此邦。 似傅六师收虢略,何无一旅过三江。鸡啼月落催寒渡,剑气江声撼夜窗。
注释:①师干:喻指陈牧;②鹰起:喻指陈牧出征;③秋别:秋天分手;④豹尾:指陈牧;⑤凌霜去:比喻陈牧离开京城;⑥傅六师:指唐朝的六部尚书省;⑦虢略:指虢州一带;⑧何无一旅:哪里能缺少一个旅?指陈牧的部下没有一个人;⑨三江:指长江、黄河、淮河;⑩鸡啼月落:形容夜晚;⑪剑气:比喻气势;⑫夜窗:夜晚的窗户。
译文:陈牧像鹰一样展翅飞向南方而去,秋风中离别。他的离去就像唐朝的尚书省和六部尚书省一样,他离开了京城。他的军队就像傅说当年收复虢州一样,哪里能缺少一个军队?当他的部下都走远了,只有我一人还留在这地方。当夜幕降临,月亮落下,寒风吹来,我在江边等待渡船。江水的剑气震醒了我的梦。
第三联:鸡啼月落催寒渡,剑气江声撼夜窗。
注释:①鸡啼月落:形容夜晚的景象;②剑气:指剑的气势;③江声:指江水的声音。
译文:当夜幕降临,明月落下,寒风吹来。我在江边等渡船,剑的威势震动了我整个夜晚的睡眠。
第四联:衰宠卫青归似得,楼烦虽走未曾降。
注释:①衰宠:指卫青;②楼烦:匈奴名。
译文:卫青虽然年老体衰,但归来似乎很得宠。匈奴虽然逃走了,但并没有投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陈牧时所作的七言律诗。陈牧,字大章,河南人。曾随从唐太宗征伐四方,因战功显著,被封为上柱国、赐名“牧”,后任右金吾将军、朔方军节度大使,封为魏国公。开元年间,又任右羽林将军、检校左羽林大将军,充东宫千牛备身(禁卫),封爵魏国公。
首联写陈牧离京赴前线的情景。“陈大将军”四字点明陈牧的身份,而“以牧别仅一年”则交代两人别离的缘由。诗人对友人陈牧十分敬重。诗人用“鹰”喻指陈牧出征,表明陈牧英勇非凡,也表现出诗人对他勇往直前的赞赏之情。“秋别”二字,写出二人分别的时间是在秋天这个令人伤感的季节。“凌霜”两字,更将出征的将士的凛冽气息写得淋漓尽致。
颔联两句,诗人由陈牧的形象联想到唐朝六部尚书省、六部尚书省。诗人把陈牧比作“豹尾”,暗含着陈牧的勇猛无畏和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傅六师”指的是唐朝的六部尚书省,这里暗指陈牧是唐朝六部尚书省的官员。“何无一旅”意谓何处没有一支队伍!这是反诘的语气,表达出诗人对陈牧部下没有一个人离开的惋惜之情。
颈联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句子,这里用来表示自己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像陈牧一样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江声”一句则用江水之声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既表现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衰宠”指的是卫青年老体衰,但依然受到重用;“楼烦”则是匈奴的一个部族首领的名称,这里用以象征敌人。“未曾降”三字表明了诗人的决心和信心,表达了自己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