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钟
注释: 1. 敩劝学诗寄锜铤镳诸弟:教子劝学的诗,写给锜、铤、镳等弟弟们。 2. 宁贫而礼义:宁可贫困也要有礼义廉耻。 3. 毋富以纵淫:不要因为富有而放纵淫欲。 4. 天道必不爽:天理一定不会错。 5. 长眼看时人:要长远地看待世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劝诫子弟们要保持节操和道德的文章。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诫子弟们要坚守道德底线,不要因为财富而失去做人的原则。同时
诗句原文: 云入高原暗,春风吹客衣。经过孝子墓,封树我将归。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 诗中“云入高原暗”描绘了天空中云雾密布的景象,使得高原显得更加幽深和昏暗。 - “春风吹客衣”表现了春风的温暖,但同时也暗示着游子的孤独和寒冷。 - “经过孝子墓”指诗人路过董永的墓地,表达了对古代孝道的敬仰。 - “封树我将归”意味着诗人在完成祭拜后准备离开,树象征了对先人的纪念。 - 赏析: -
【注释】 董永:东汉时民间传说中的孝子,相传为人作织布、卖柴等事。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人们扫墓祭祖。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邙山:在河南,是埋葬帝王将相的地方。 愁:忧愁。 【赏析】 此诗为作者于寒食节时所作。寒食节有扫墓祭祖的风俗习惯,诗人在此日来到董永墓前,触景生情,感慨系之,遂成此诗。全诗写尽了对亡者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思念亡者而产生的忧愁。 首句“寒食添坟土”,言在寒食节这天
这首诗的大意是:兄弟之间的亲疏关系,应该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过分亲近就会变得疏远,过分疏远又显得亲近。所以我们应该谨慎对待这种关系,不要让它出现任何的偏差。 “至亲者兄弟,繇亲始及疏。”这句诗表达了对兄弟关系的深刻认识。诗人认为,真正的兄弟关系应该是亲密无间,彼此关心,互相帮助。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关系却往往变得疏离甚至敌对。因此,诗人强调要警惕这种变化,不要让亲近变得疏远
注释: 内无贤明的父亲兄长,外无良善的老师和朋友。 即使勉强做人,最终也会担心不长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教育子女的担忧和期望。他担心自己没有贤明的父母和良师益友来教导他们,担心他们不能在社会中立足,担心他们的前途不明朗。他希望孩子们能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同时,他也提醒孩子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要有持久的决心和毅力。这首诗充满了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
海珠寺 南汉城边菰叶落,流花桥下水趋东。 烟笼碧树春分后,月浸寒江子夜中。 潮上石沉僧语歇,笛残人去蜡灯红。 分明一幅蓬山景,吹入鹅潭影自空。 【注释】 1. 菰(gu)——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可食,叶子可制淀粉。 2. 莲(lián)——水生草本植物,其茎有节,叶圆形或卵形,花大而美丽,果实为坚果。 3. 流花桥:广州古桥名。在广州城南,珠江两岸,故又名双门桥。 4. 蓬山:传说中的蓬莱、瀛州
夜酌方圣羽于石巢诗以勉之 与尔五度话,孟劳夜夜鸣。 有人能富国,真可不谈兵。 季子终难贱,袁闳勿待清。 为君布肝鬲,须早学无生。 赏析: 这首诗由明朝的梁朝钟所作,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独白,表达了对友情、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诗句释义 - “与尔五度话,孟劳夜夜鸣。”:此句表明诗人与友人五次交谈,而每次对话都在孟劳(地名)的夜晚回响
春草绿不尽,遗踪近郭门。 孤坟几株柳,啼鸟不依村。 注释:春日里,新长出的嫩绿的草叶覆盖着大地,但那曾经留下过足迹的土地却依旧无法被完全覆盖。墓地附近,几棵孤独的柳树在风中摇曳,而远处村庄里的鸟儿也不习惯这种环境。 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墓地周围的自然环境。诗中的“春草绿不尽”一句,用色彩鲜明的绿色来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怀念之情
【注释】 1. 乙酉:唐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门五子:李邕、贺知章、张说、包融、李暠五人。得隽:考取功名。 2. 甲第:指显贵之家的宅院。 3. 秦楼:秦楼台,在长安。萧管:指箫管之声。 4. 上阳:汉宫中名。篱菊:篱笆上的菊花。 5. 长乐:宫名,汉武帝时建,在长安城东。岸枫:岸边的枫树林。 6. 经师:儒家学者的尊称。北面:面向北,表示恭敬。莲勺:一种古代乐器,形状如勺。 7. 高弟
【注释】 孝感县:今湖北孝感。董永,东汉时人,相传为卖身葬父而感动上天的孝子。墓:坟墓。石濑:石制的水潭。滴:流下。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诗。诗人行经孝感县,来到董永墓前,触景生情,即兴咏之。首句写诗人来到古都孝感,在雨后初晴之时,马蹄声响地来到了董永的墓地。次句写墓前的石濑水声潺潺,与雨后初晴的景象相映成趣。第三句是说石濑千年流淌的水声,就像董永的哭泣之声一样,回荡在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