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城边菰叶落,流花桥下水趋东。
烟笼碧树春分后,月浸寒江子夜中。
潮上石沉僧语歇,笛残人去蜡灯红。
分明一幅蓬山景,吹入鹅潭影自空。

海珠寺

南汉城边菰叶落,流花桥下水趋东。

烟笼碧树春分后,月浸寒江子夜中。

潮上石沉僧语歇,笛残人去蜡灯红。

分明一幅蓬山景,吹入鹅潭影自空。

【注释】

  1. 菰(gu)——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可食,叶子可制淀粉。
  2. 莲(lián)——水生草本植物,其茎有节,叶圆形或卵形,花大而美丽,果实为坚果。
  3. 流花桥:广州古桥名。在广州城南,珠江两岸,故又名双门桥。
  4. 蓬山: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方丈三神山。这里借指海中三座仙山。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东坡创作的《海珠寺》。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前四句写海珠寺周围景色和海珠寺本身的一些情况;最后两句写海珠寺本身,以及它与外界的隔绝。
    首联“南汉城边菰叶落,流花桥下水趋东。”写海珠寺所在之地的自然环境。南汉国在岭南地区建都,所以称“南汉”。南汉城边菰叶落,说明时间是春天,因为只有春季才会有菰叶。流花桥下有水流向东,表明此寺附近有溪流穿过。
    颔联“烟笼碧树春分后,月浸寒江子夜中。”描写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烟笼碧树”描绘出寺庙周围树木葱茏、烟雾缭绕的景象;“月浸寒江”则表现了夜晚月光倒映在寒冷的江面上的情景。
    颈联“潮上石沉僧语歇,笛残人去蜡灯红。”描述了寺庙内部的景象。“潮上石沉”,指海水涨起时,石头被淹没的现象;“僧语歇”则是指僧人在此讲经说法的场所。“笛残人去”,形容人们离开后的寂静场景;“蜡灯红”,则描绘了蜡烛燃烧殆尽后的昏暗景象。
    尾联“分明一幅蓬山景,吹入鹅谭影自空。”表达了作者对海珠寺美景的赞叹之情。这里的“蓬山”,指的是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方丈三神山;而“鹅潭”,则是作者所居住的地方。通过将海珠寺的美景比作一幅画卷,并巧妙地将其吹入远方的鹅潭中,既表现了海珠寺的秀美风光,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