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琛
【注释】 1. 题徐良夫耕渔轩:为徐良夫的耕渔轩所写。 2. 朝耕在东皋(guō):早上在东边的田地里耕种。皋,通“沟”,指田地。 3. 暮渔入西渚(zhǔ):傍晚时分到西边的水边去捕鱼。 4. 匪惟衣食营:不仅只是为了生计。 5. 适此自成趣:在这里生活自有一番乐趣。 6. 平湖映明月:平静的湖水倒映着明亮的月亮。 7. 膏腴亦滋雨:肥饶的泥土也能涵养雨水。 8. 荷锄肆微勤:拿着农具
【注释】 过:经过,路过。徐良夫:人名。耕渔轩:渔翁的居处。倪元镇:人名。韵:诗体之一。 【译文】 西山之景常在梦中思念,春天过了又逢秋季。回头望去岸旁的树木,还在烟中系着舟船。日月飞腾似无休止,与江水一样奔流不息。至今远游的情志未息,浩然之气仍不衰减。东风拂面江上行来,水面上生起洲岛。便欲引双足,飞向紫岩山顶。奈何时光蹉跎,徒然注视云路漫漫。谷鸟在树梢鸣叫,其声也相求于山间。今君已展清宴之乐
这首诗是诗人在江边看到的景象,描述了江边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下面逐句解析: 1. 石出夜潮落,山明寒雾消:石头露出水面,夜晚的潮水退去,山色在寒雾中变得明亮。 2. 江空千里棹,村迥一归樵:江面广阔无垠,远处有划桨的声音,村庄远远地传来了砍柴的声音。 3. 树色连沙屿,人家傍野桥:树木的颜色与沙滩相连,小岛上的房屋靠近野桥。 4. 还同旧栖地,风景日萧萧:我回到了过去的地方
【注释】 菁茅:茅草。葺(qì):用茅草盖。禅窝:禅宗的居处。 定僧:打坐修行的僧人。 朝暮:早上和晚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禅房幽静、清寂的诗。首句“菁茅葺成宇”写禅房的简陋而幽雅,第二句写禅房的幽深,第三句写禅房中僧人的心境。全诗通过描绘一个禅院的幽静,来表现其出世的超然境界。 “菁茅”二字,点明此乃僧寺。“菁”,一种草名,又名“菅茅”,“菁茅”即以菁茅为材所建之屋,自然简陋
【释义】 冰壶:指水器,古代用以盛酒的器具。井。 玉泉:山泉的美称。百尺深:形容泉水很深。 古甃(zòu)涵光冷:用石块砌成的井壁在月光下显得冷清。 何以鉴虚明:用什么来映照出清澈明亮呢? 差差鹿卢影:形容影子参差不齐地投射在地上,像鹿卢那样错落有致。 【赏析】 此诗首句点题,写“冰壶井”之形;次句言其深,以“百尺深”形容之;三、四句写月夜井内景致;末句写月光照井中水面上的影子,如“差差鹿卢影”
【注释】竹谷:地名,这里代指隐居的地方。 纷披路不通:雾气迷漫,看不清道路。 秋声夜来起:秋天的声音在夜里传来。 西风:秋风。 【赏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之情。前两句描绘了竹林中的景色,用“绿雾湿蒙蒙”来形容,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而后三句则描绘了秋天的声音在夜里传来,让人感到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最后一句“西风”,则是指秋风,也暗示着诗人想要远离喧嚣,寻求内心的平静
石出夜潮落,山明寒雾消。 江空千里棹,村迥一归樵。 树色连沙屿,人家傍野桥。 还同旧栖地,风景日萧萧。
西山久思往,经春复逾秋。 回看岸傍树,尚系烟中舟。 日月倏飞腾,不异川波流。 至今远游兴,浩然殊未休。 东风江上来,沄沄水生洲。 便欲引双屩,飞行紫岩头。 如何苦蹉跎,徒睇云路修。 谷鸟在林杪,鸣声亦相求。 今君展清宴,胡不邀同游。 开馆集群彦,翩翩文采优。 相逢尚难得,况兹旬日留。 欢然对樽俎,情意两绸缪。 嗟彼丘壑赏,岂顾茅茨幽。 愁来发清咏,独倚城南楼
玉泉百尺深,古甃涵光冷。 何以鉴虚明,差差鹿卢影。
陶琛是明代的诗人,字彦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陶琛在洪武初年因其文学才能被举荐为儒学官。他的诗作中体现了他对文学和书法的高超技艺,尤其是古篆书,他能够很好地运用籀法,显示出他在艺术上的深厚功力。陶琛的作品如《冰壶井》等,展示了他深邃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