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先明确题干所要求的能力,然后对诗歌进行赏析。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最后一句写诗人自己的感受。全诗以滁州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卷。 “半村半郭树栖霞”,此句中“半”字用得好,突出了山阴的景色之美,给人以空灵的感觉。 “耆旧山川总一家”,此句中“耆旧”一词用得巧妙,意思是说山阴的山川与老祖宗们居住的地方是一样的。
【解析】 “河海英雄色”:河海的英雄气概。这一句是写诗人的感慨,意思是说英雄豪爽的气概,在九重天上也能收容得下。“使君一席收”:指使君的宴席上收罗了众多豪杰。“使君”,这里指唐玄宗李隆基。“最难得佳客”:意谓难得的是能为宴会增添光彩的佳宾。“月舞为人留”:意谓明月也仿佛是在为人们跳舞留连。 【答案】 译文:河山的雄浑壮丽,英雄的豪放不羁,都在九天之上收容了。难得的是宴会上的佳宾
注释 1. 九日:古代在农历九月九日有重阳节,人们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这里泛指秋季。 2. 萝月转松色:萝月,以松木为材料的月宫灯。松色,松树的颜色。 3. 水流无停川:形容水流不息,川流不息。 4. 耆旧:年老而德高望重的前辈或长辈,即老人。 5. 佳句:优美的诗句。 6. 倩谁传:请谁为我传诵。倩(qǐn),请求、邀请。传,传诵。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绝
【注释】 江心道中:在江心的路上。道,指道路。 倒影入寒塘,青青映垂柳:倒影映入水中的寒塘,杨柳青青,倒影摇曳。倒映在水中的树影与水中的倒影相互辉映,杨柳的影子也映入水中,形成水中和岸上、树上、水中三个不同层次的倒影。 回头见青山:回头望去,看见远处的青山。 形影俱何有:形体的影子都没有了。形影,指人的形体与影子相随而行。何有,没有。 【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摹了“我”在江心道上的所见所感
【注释】 江心道中:江边的路上。 乍见:刚刚看见。 钓鱼人:在江边垂钓的人。 斫(zhuó)草妇:正在割禾的妇女。 崎岖:山势险阻。 小径:小路。 莽芜:荒草丛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青溪》。诗中的“小径”指青溪,青溪发源于蓝田,流经陕西西安附近的蓝关,注入渭水,故又称浐河;又东流入渭水,至长安西南入渭。全诗四句二十言,描写了作者游访青溪途中经过的几个地方的景象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一幅画中人的活动情景。 第一句“身在图画中”,意思是说画中人像真的一样活灵活现的,好像就在眼前;第二句“不知身是画”,意思是说画中的人们好像真的是生活在画中一样,他们不知道画外就是自己的家园。 第三句“还款境中人”,意思是说画中有的人好像真的回到了故乡,他们在画中还乡拜神。 第四句“遥向郡楼拜”,意思是说那些在画中还乡拜神的人们,好像是从遥远的家乡来,向郡楼拜谢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九月朔过王庄”一句,点明题中的“登高”二字。诗人因登高而想到古人登高所抒发的感慨:古人登高时,常怀归隐之意。诗人由自己登高而想到古人登高,由此而产生联想,进而联想到自己仕途上的失意。“偶读高适闭门无不可何事更登高句漫成三绝”一句,点明题目中的“登高”二字。这两句诗是诗人在偶然读到高适《登高》诗后,即景生情而创作的。诗人以“闭门”
注释:汉主亲自来到河边,用金钱来奖赏将士,但金钱怎么能算作是真正的奖赏呢?每个人都抱着柴火,谁又能理解迁徙柴火的辛苦呢?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汉高祖在江心道中的情景,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心不齐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译文: 汉高祖亲自来到河边 用金钱来奖赏英勇的将士 金钱能算是真正的奖赏吗? 每个人都抱着柴火 谁能理解迁徙柴火的辛苦
【注释】 江心道中:指在长江中游的一条小路上行走。 说:指讲述。 中情:内心的情感。 慷慨:心情悲壮,感情激动。 下车:下马车。 其室:他的家。 贺年康:祝贺新年安康。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描写了田父在江边小路上遇见一位过客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个细节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百态的感慨之情。 首句“江心道中”,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深沉的画面,使人联想到在江边小路上行走的旅人
注释: 江心道中:在江心的路上。 守卫勿准状,军牢勿下乡:军队的守卫和监狱都不允许进入乡村。 指挥戒私敛,牧夫急贤良:指挥官员要禁止贪污,牧夫们要急于寻找贤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反映农民起义军纪律严明的军歌。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前两句强调军队的纪律性,后两句则是对农民起义军的号召,要求他们严惩贪官污吏,广泛选拔贤能。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它通过描绘士兵们的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