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孟兼
送郑叔车还乡 晚秋气始肃,远客早知寒。 登舻越重河,长路浩漫漫。 郑君去故国,水宿更风飧。 因兹搆沈绵,伏枕在江干。 昔年仕朝簪,济济仪鹓鸾。 有子长阶庭,娟娟秀芝兰。 兵压隔温凊,恨不生羽翰。 流言日纷起,念之热肺肝。 燕山尚冰霰,汴水犹波澜。 既忧滫瀡阙,复恐衣裳单。 未知亲定所,岂悼行路难。 愿学朱寿昌,历访遍川蛮。 望云朝屡怅,见月宵永叹。 睽违十五载,梦寐何时安。 一旦遇中途
注释: - 郑公去年离北平,束书抱病来南京。城隅解后喜且惊,开颜握手言再生。 - 郑公去年初离开北平返回南京,因为生病带着书册来到南京。城角解除后,他很高兴也感到惊讶,笑着握着手说又见面了。 - 自从南北屦构兵,日夜怅望乡关情。几回寄书雁南征,中心摇摇若悬旌。 - 自从南北战争开始以来,我日夜怀念着家乡和亲人。几次寄信给南方的家人,但心就像悬挂的旗帜一样晃动不安。 - 苦遭丧乱百病婴
题义门 孝不遗厥亲,义不辞君役。 克全兹两端,稔足久雍睦。 世俗习浇漓,君家仍朴遫。 世俗尚浮屠,君家尊儒宿。 文章夙擅名,道义素积蓄。 覃恩表闾门,用是敦颓俗。 末学勉追随,步趋恐不足。 漫作短歌行,聊以将颂祝。 注释: 1. 孝:孝顺,尊敬长辈。 2. 义:指道德、正义。 3. 克:能够。 4. 稔:满足,充足。 5. 俗:风俗,这里指社会上的风气。 6. 淳朴:淳厚朴实。 7. 覃:广泛
【注释】 1. 移忠谅由孝:指将忠诚和仁爱从孝顺中转移。 2. 踵美登王官:跟随美好,登上了王官。 3. 荆花既烨烨,桂树亦团团:荆花(即桂花)已经盛开,桂树也结满了花朵。 4. 好将丹一寸:好的丹色,可以作为书写的材料。 5. 书入青琅玕:将丹色写进青色的玉石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的诗,郑叔车即将回乡,诗人以“移忠谅由孝,踵美登王官”来表达对郑叔车的祝福
豫让桥边,杨柳依依,年复一年,春风吹过。行人路过,只看到柳树青青,却不知当年豫让的故事。豫让,这位英雄已经离世千年,但他的遗志和事迹却从未改变。 断碑残垣,野草深深,岁月流转,风雨交加。谁能理解,这孤臣之心,始终坚定如一?他的忠诚和牺牲,是世人难以忘怀的。 路漫漫,桥下江水滔滔东去。世间有如此心的人,遇到此事,恐怕会羞愧而死。豫让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
夜坐国学玉兔泉联句 锡名尔固嘉,战句吾何局。 联将指鼎比,疾胜击钵促。 惊风落灯烬,斜月坠檐曲。 灵源讵能穷,短咏聊可录。 注释: 1. 锡名尔固嘉:赋予你美好的名声,固嘉,赞美。 2. 战句吾何局:我们的战斗句子,有什么困难?局,困境,问题。 3. 联将指鼎比:我们将用指鼎比喻来联结诗篇。指鼎比喻是指以比喻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或感情。 4. 疾胜击钵促:迅速取得胜利的鼓声催打。 5. 惊风落灯烬
【注】: 郑子离襁褓,所怙惟乃父。父昔仕燕京,半世去乡土。 子家孝义门,十世居同聚。派衍白麟支,望出荥阳谱。 庭常无间言,礼或习邹鲁。鸡鸣起盥栉,合食闻钟鼓。 虽当丧乱后,遵训仍厥祖。我家故同邑,匪闻目亲睹。 况子吾素知,才华足多取。豁落义气俱,咳唾珠玑吐。 挥毫走蛟螭,作赋凌鹦鹉。昆弟既谓贤,亲邻亦称数。 久欲寻父去,奈时方用武。消息十年无,道路满豺虎。 近传燕蓟平,不觉喜而舞。闻父已南还
杨柳词 柳絮轻舞春风起,柔条似水映轻罗 1. 诗的首句“槎得鹅儿嫩欲黄”,通过“嫩欲黄”形容新长出的小柳枝条的颜色和状态。鹅儿指小鹅,嫩欲黄则描绘了柳枝新生时生机勃勃的景象。此处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柳树以生命力,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春意盎然的初春景象。 2. 第二句“轻寒初试怯罗裳”,描述的是早春时节天气尚凉,人们穿着轻薄的衣物来抵御微寒。此处通过“轻寒”一词传达了季节感
郊禋庆成分得霄字四十韵 后德绵昌历,天心翊圣朝。 边尘初涤荡,云汉已光昭。 削僣功尤烈,来王化愈遥。 金陵夸地险,玉烛羡时调。 甘露诸祥集,嘉禾两岐夭。 升中酬昊帝,殷荐配神尧。 五稔明禋肃,千官缛礼饶。 岁将缠赤奋,斗正指玄枵。 大报仪应饬,长迎意更邵。 泽宫申誓命,宣室禀章条。 法鼓鸡人叫,巾车太仆要。 祝融驱汜扫,太乙引招摇。 矗矗旌常建,祁祁旟旆飘。 三舆尊木辂,八騄重华聊。 貔虎扬璇盖
【注释】 义门:地名。浦江:今浙江省金华市。同里:今属江苏省。吾父:指郑仲舒的父亲。柴荆(chánjīng):柴门,指简陋的住房。恨不同趋程:与父亲分别时,恨不能同时赶到家乡。趋程:赶路。乞归耕:请求回乡务农。 【赏析】 这首诗是郑仲舒归家后所作,表现了他对家乡、故人的眷恋之情,以及对父亲的怀念和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亲情色彩。 首句“公归我愁丝乱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