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纪
诗句释义及赏析 江山如画只依然 注释: 这里“江山如画”比喻自然景色美丽如画,而“只依然”则表达了尽管美景依旧,但人事已非的感慨。 陈迹分明在眼前 注释: “陈迹”指的是过去的遗迹或旧日的痕迹,“分明在眼前”表示这些痕迹清晰地显现在诗人眼前,可能是由于岁月的变迁使得过去的事物显得更为突出。 茉莉花开还满路 注释: “茉莉花开”指茉莉花盛开的景象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自己离开故乡已有廿年了,家乡的里巷中访寻故人,大多已不在了(亡者居多),颔联写自己到坟前祭扫亲人。颈联写自己骑鹤缠腰,与艳阳相映成趣,尾联写江南父老在门口等候,并把亲知字迹赠与自己。 游子廿年来故乡,里闾访旧半存亡。(游子:指诗人。里闾:里巷) 买羊上冢逢寒食,骑鹤缠腰对艳阳。花信风高红雨急,濠梁水暖白鱼长。(遇:遇见。艳阳:阳光。濠梁:濠水的堤岸) 赏析
时光易迁物色易,虚度青春五十年。 昼夜本无闲日月,古今同是此风烟。 伯鸾幸喜妻能敬,世绩惟忧子不贤。 若问庞公身后事,遗安空有鹿门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家庭责任感到忧虑的情感。诗中通过“昼夜本无閒日月,古今同是此风烟”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感怀。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妻子和子女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家庭的关心和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
醉吟四首 其三 大海渺无垠,自非人力为。 天作与地设,古有何人知。 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大海渺无垠:描述了大海的浩瀚和无边无际,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渺小。 2. 自非人力为:强调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 3. 天作与地设:暗示着自然规律的存在,以及人类无法改变这些既定的自然法则。 4. 古有何人知
诗句: - 茜水塘西第一家,竹篱茅屋枕鸥沙。 - 数株画意婆娑柳,三径幽香隐逸花。 - 彭泽郎官存故事,吴门老圃共生涯。 - 从来因得延年力,晚节优游鬓未华。 译文: - 在茜水塘的西边有第一户人家,他们住的地方是竹篱笆和茅草屋顶,背靠着鸥鸟沙滩。 - 有几株柳树姿态如画,三径中弥漫着花香,隐藏着隐逸的花朵。 - 彭泽县的男官们还保留着旧日的故事,吴门的老园丁共同生活着。 - 自古以来
诗句译文与赏析 《倪元镇画》诗意及翻译解读 1. 诗句原文 地僻无人扫,亭前长绿苔。 不知丁氏鹤,何日可归来。 2. 诗歌翻译 在偏僻的地方,没有人打扫,亭子前长满了绿色的青苔。 不知道丁氏的鹤何时能回来。 3. 诗人背景 董纪(约1325年—约1402年),字良史,号西郊笑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出身于官宦家庭,是明朝初期的重要官员。他的书法和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翻译: 日月交替,代代相替,太阳升起又落下。 昨日已去,今日复来,一年四季常如春。 注释: 1. 日月相代明:昼夜更替,日月交替。 2. 西没复东出:太阳在西方落下,又在东方升起。 3. 昨夜又今朝:昨天和今天一样。 4. 四序常不失:无论春夏秋冬四季变化,都保持常态不变。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自然现象的恒常性。首句“日月相代明”表达了自然界日夜更替的现象,强调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规律
【注释】小山:即《小山赋》。丛竹:竹林。四首:指《小山赋》中的四篇短文。 虽云:即使。覆篑:堆土成山,用来形容积功累德、积小成大。《书·禹贡》:“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厥赋惟下下上错。”篑,竹筐。 崒嵂:高峻的样子。天产:天然生成的。 自怡:自己愉悦。道人:道家之人,泛指隐士。心:内心。 不供:不能满足。俗子:世俗的人。 赏析:此诗为作者对隐士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表达
【注释】醉吟四首:李白的组诗之一。此为第四首。 自从有天地,人事几迁改。更过百年期,今人谁复在。 【赏析】“自从有天地”,是说自从有了天地以来,人间世事便发生了很多变化。诗人用“自从”二字,表示对人事变迁的慨叹。“人事几迁改”,是说人事变迁,变化无常,难以预料。“更过百年期”,是说从古到今,经历了很多世纪,过了很长时间了。诗人用“更过”二字,突出其时间之长,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易逝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注释】 俯仰:低头看,抬头望。茫茫:广阔无边。天地如许大:天地如此宽广。不知:不知道是什么。 【赏析】 这首诗以“醉吟”为题,诗人通过自我形象的描绘,抒写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悟。首句点题,次句写自己的感受。第三、四两句,是诗人对宇宙和人生进行思考的结果。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开头两句写诗人在天地之中,俯仰之间,看到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