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纪
注释: 贞溪的人如同美玉,诗画的清新无与伦比。 至今在贞溪上的人,不吐唾沫于溪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清廉政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首句“贞溪人如玉”,以“贞溪”为背景,将“人如玉”作为评价对象。这里的“贞溪”并非指某个具体的地方,而是指代一个具有高尚品质、清白无瑕的人物或群体。诗人通过这一比喻,将贞溪人的品质与玉石相提并论,既突出了他们的高尚品质
《次韵仲基春来杂思十首·其八》是明朝董纪的一首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岁月和黄金的思考。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古诗: 1. 诗歌原文: 酒劝杯杯覆,棋看局局新。 黄金空传世,白发肯饶人。 2. 诗句解析: - “酒劝杯杯覆”:描述饮酒时酒杯倾倒的情景,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 “棋看局局新”:强调下棋时每局都有新的挑战和机遇,寓意着人生的不断前行和变化。
鹅眼穿榆荚,儿拳怒蕨芽。 不知王谢燕,此日在谁家。 注释: 1. 鹅眼穿榆荚: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变化迅速且明显,如同鹅的眼睛穿过榆树的荚果一般。 2. 儿拳怒蕨芽:形容事物的生长力量强大,如同小孩子的拳头击在怒发的蕨类植物之上。 3. 王谢燕:指代历史上著名的王氏家族和谢氏家族,常用来比喻高贵的家庭或人物。 4. 此日在谁家:表达了一种疑问,即这样的美好时光属于哪一个家庭? 赏析:
注释:有仙人何必非得高峻,神意相通即能登嵩华。 即使岷峨在前方,也要跨入我之门下。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自况其志向。他自认为虽才不高却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他认为“神会”就是精神的会合、沟通,只要与志同道合的人相会,就可以共同追求更高的理想。他希望有识之士能够理解他的想法,并能够接受他的邀请
【注释】仲基:指谢灵运。次韵:即应和原诗的韵,用词不拘于原韵而另选一韵。杂思:杂乱的思绪。其四:此为第四首。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谢灵运《登池上楼》诗的应和之作,全诗十首都是以杂思为主题,表达了自己与前人的相似感受。 “南风又北风,今日非昨日。”起句写时光流逝之快。“南风”与“北风”,“今日”与“昨日”,相对而见,对比明显,突出了时间的迅速推移,同时也暗寓了世事沧桑之感。“南风”“北风”
诗句:月在摄提格,天回甲子春。 译文:月亮出现在摄提格星座,春天回到了甲子年。麻姑拥有很长的寿命和智慧,几乎可以预见到大海扬尘的时刻。 赏析:这首诗是明末董纪创作的《次韵仲基春来杂思十首·其一》。它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人类命运的关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如“海扬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中的“麻姑多寿算
【注释】顾定之:南朝梁诗人,善画竹;墨竹指以墨笔画的竹子。种:种植。萧萧:形容风声。 赏析:此诗是顾定之《墨竹》二首中的第二首,前一首中说:"种竹何必多,无则令人俗。萧萧一两竿,清风自然足。"这里又写一诗,与上篇相呼应,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不慕荣华的思想。 "种竹何必多,无则令人俗。"种竹子要多种些吗?不要种得太多就会使人变得庸俗。竹子有节,象征着人的品格,所以诗人认为多植竹子会让人变得庸俗。
注释: 木脱百草枯,此君有贞节。 独于岁寒时,居然傲霜雪。 译文: 树木脱尽草木凋零,只有您有坚贞的节操。 独自在严冬时节,竟然傲视霜雪的侵袭。 赏析: “木脱百草枯,此君有贞节”,这是对竹的高超品质的赞美。竹子生长在四季常青的环境中,它不怕严寒酷暑,不怕风吹雨打,不畏艰难困苦,始终坚韧不拔、高风亮节,因此人们称它为“劲节”。这里的“贞节”指的是竹子的坚贞品格,诗人借以赞美竹子的高风亮节
【注释】: 去湿茱萸酒:祛湿的茱萸酒,即能去湿的茱萸泡制的酒。扶衰枸杞茶:扶衰的枸杞茶,即可以滋补身体的枸杞泡制的茶。满山屯玉气:山上布满了玉石般的云霞。平地出丹砂:平地上出现了丹砂。丹砂,即朱砂。 赏析: “小山丛竹四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此诗写山中景色。前两句写在山中采摘、制作的茱萸和枸杞茶。后二句写山中云雾弥漫的景象,以及从平地上升腾起来的云霞,好像遍地都是丹沙
【译文】 在溪边的小船上泛舟,瓜皮船儿小又轻,沙堤如同明亮的镜子。梨花如雪白,柳色赛鹅黄。 【注释】 次韵仲基春来杂思十首:次韵,是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即用前人诗词的词句或内容作为自己的诗词创作题材,然后依原词的格式、音调进行创作的一种文学形式。仲基,名不详,可能是一位朋友或熟人。杂思,是指各种杂乱无章的思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游历时,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感慨。诗人通过对梨花、柳树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