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一弘
注释:风花片片落衣斑,独倚萧墙看晚山。 远渚睡鸥闲自稳,高林飞鸟倦方还。 译文:风中的花瓣纷纷落下,落在衣服上斑点斑驳。独自倚靠着墙壁看着傍晚的山景。远处的小洲上睡着的鸥鸟悠闲得自在安稳,高高的树林中飞翔的鸟儿疲倦了才回来。 赏析:首句写诗人在傍晚欣赏美景,而“风花片片落衣斑”,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观赏晚霞的美丽景象。第二句则由近及远,由人及鸟,写出了诗人独自倚墙看晚山的情景
【注释】 1.关头:山峡口,指庐山。 2.归:归隐。收:收敛。 3.老云岩:指庐山上的老君观。 4.挂冠:辞官。陶真隐:唐代高士,隐居终南山,人称“山中宰相”。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庐山的诗,作者自比陶真隐,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决心。首句写景,点明庐山之险;次句言已决心归隐,要归隐到深山中的老君观去;三、四句说自己像陶真隐那样归隐,是因为他有着山中宰相的名衔,有很高的威望。此诗虽无惊人之举语
【注释】 黄鹤仙人: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不还。黄鹤楼:在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西端,濒临长江。 层楼高入云端:登上高楼,直入云霄。 江天风景应无限:指登临黄鹤楼眺望万里江山景色。风景:自然风光;江天:指长江和天空。 好写图归取自看:指自己写好了的画图可以拿回去欣赏。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登高望远、心旷神怡的抒情之作。诗人以“登黄鹤楼”为题,表达了自己登高望远、心旷神怡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
送吴隐岩自岩回潮 隐迹龙岩数十秋,归心常挂凤城头。 西桥杯酒今朝别,好向塘湖看白鸥。 注释: - 隐迹龙岩数十秋:在龙岩隐居了数十个春秋。 - 归心常挂凤城头:心中总是挂念着凤凰城(可能指的是家乡)。 - 西桥杯酒今朝别:在西桥边与朋友饮酒作别。 - 好向塘湖看白鸥:祝愿朋友在塘湖边看到自由飞翔的白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述与友人在龙岩的相聚以及分别时的情景
【注释】: 志怀:意指诗人的志向和情怀。 投簪两鬓未曾斑,占断莲花第一山。 ——意指诗人立志高远,不图名利,只愿像莲花一样纯洁清雅。 养得西湖双鹤在,云间飞去又飞还。 ——意指诗人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得到施展,像双鹤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赏析: 这首《志怀》诗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首句“投簪两鬓未曾斑”,意为诗人立志高远,不图名利,只愿像莲花一样纯洁清雅,不染世俗尘埃。次句“占断莲花第一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思想情感的把握。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诗中运用的手法和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最后分析该诗的情感和主题。 “九日客福城用杜韵”:诗人于重阳节这天登临福城的高楼远眺,只见海天一色,显得十分宽阔。 “独酌高亭未尽欢”:诗人独自登台饮酒,畅饮至高兴处还未尽兴。 “九日阴晴常客邸”: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天气总是阴暗多变,他常常住在客舍里,很少出门。
壁暾山居 日高卧稳不开门,时向花前笑弄孙。 懒出自缘人事简,何曾里面草玄言。 【注释】 壁暾:在四川雅安市西,有一座山叫壁暾山。 壁暾山居:指隐居在壁暾山上。 【赏析】 这首七绝写一个隐士的闲适生活。首句“日高卧稳不开门”,是说这位隐士在日高的时候还安然地躺在床上,不去开门。第二句“时向花前笑弄孙”,说明这位老人喜欢在花前逗弄他的小孙子。第三句“懒出自缘人事简”,意思是说由于他一生做事都很简单
【注】 懒:形容懒惰,不勤快。 自笑:反问句式,自嘲之词,表示自谦、自责。 道经半卷翻三日,只向檐前卧看山;指读书。 译文: 我苦笑着嘲笑现在的自己变得如此懒惰,我的柴门在午后的阳光中,却依然紧闭未打开。我翻阅了半卷的道家经典,已经过了三天,我仍然只是在屋檐下面躺着欣赏山景而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懒惰行为的自嘲。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阅读道家经典的情景
【注释】 松:这里指松树。擎:托举。翠盖:绿色的帽子、伞盖,这里比喻松枝青翠挺拔。竹:这里指竹子。含斑:有斑点。卜得:占卜得到。岩居:在山崖上筑屋而居。碧山:青翠的山。采药:采集药材。任从云外去:随心所欲地在云端之上采药(这里的“云外”指的是云层之上)。寻梅:在月光之下寻觅梅花。曾:曾经。向:对着。月中:指月亮。还:回来,返回。 【赏析】 此诗是写隐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诗人以松和竹为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黄竹矶》。以下是逐句释义及注释: 第1句: - 关键词: “矶” (地名或指山崖) - 注释: 古时称山崖为“矶”。 - 赏析: 这句描绘了黄竹矶的自然地理特征,即其名来源于古老的名称。 第2句: - 关键词: “芦生间白蒿” - 注释: 芦苇丛中长着白色的蒿草。 - 赏析: 这句描绘了黄竹矶上的自然景观,芦苇和蒿草相间生长,形成一幅生态和谐的画面。 第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