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一弘
【注释】 垂老:指年纪大。 天气入秋清:天气变得清凉。 坠叶随风转,浮云逆水行:落叶随着风飘转,浮云逆着水流而行。 酒酣狂态出 :酒喝到酣畅时就会表现出豪放的样子。 诗苦瘦形生:诗歌写得辛苦时形体消瘦,比喻为写诗而劳苦。 不受人拘束:不受他人的约束。 【赏析】 此诗是一首自述性的作品。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自己的生活、创作进行描述和评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并把握诗歌的意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关键字词来分析。 首联“庄开黄土砌,屋筑碧山巅”的意思是:这个庄园坐落在黄土之上,房屋高耸在青山之巅。颔联“坐看江船渡,行攀石磴悬”的意思是:可以坐下来看江中船只经过,也可以攀登险峻的石阶。颈联“千峰环紫翠,一径锁苍烟”的意思是:周围群山环抱着紫色的青翠,一条小路环绕着苍郁的烟雾
解析 第一句: “归筑山中屋,躬耕拟鹿门” - 注释: "归筑山中屋"意味着回到山林中盖了一座小屋。"躬耕拟鹿门"中的"躬耕"指的是亲自耕种土地,"拟"在这里表示模仿或仿效之意,"鹿门"是地名,这里用来象征隐居的生活和环境。 第二句: “稻田三涧水,茅屋数家村” - 注释: "稻田三涧水"形象地描述了稻田周围的小溪水声潺潺,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注释】 萍乡:地名,今属江西。潘朴斋:即潘大宾,字朴斋,号石篑,明末清初人。曾任萍乡令。 【译文】 半年做萍乡县的知县,满路都是回家的人,心里充满了悲痛。 自己勤劳是应当的,但地方凋敝了又有何补? 泪湿车辕时,是因为想家;枕席被褥薄时,是因为思乡。 惭愧我没有好的政绩,离开后只能思念你。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朋友的诗作,诗人自述在萍乡任职的经历和心情。开头两句写任内情况:半载萍乡令
【注释】 重谒文公祠:重访文宣王的祠堂。文宣王,孔子的封号,这里指孔子。岩祠,山岩上的孔庙。 山云淡欲收:山中的白云渐渐散尽,好像要收束的样子。 门庭森竹柏:门前庭院中,茂密的竹木参天而立。 俎豆肃春秋:祭祀用的礼器和酒食,整齐严肃。春秋,古时祭祀之礼。 道际明时重:在圣人的道路旁,正是清明时节。 人知正学求:人们都知道追求正直学问。 疏慵虚典教:疏懒不羁,对教化之道不甚重视。 俯仰益含羞
《秋夕》 日落秋空淡,烟销夜色清。 书灯分近舍,官鼓起高城。 萤乱池星影,蛩和涧水声。 幽人浑不寐,坐待月华生。 注释: - 日落秋空淡:太阳落山,秋天的天空显得有些淡薄。 - 烟销夜色清:烟雾消散后,夜色变得清澈。 - 书灯分近舍:书房里的灯光在夜晚的屋子里显得格外明亮。 - 官鼓起高城:城墙上响起了咚咚的鼓声。 - 萤乱池星影:萤火虫的光点映照在池塘上,形成了星星般的光影。 - 蛩和涧水声
【注释】 龙岩:山名。位于福建省西部,为闽西的著名风景区之一。朱文公:朱熹。晦翁:指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世称朱文公、晦庵先生、紫阳先生等。他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祠,即祠堂。 千载学:千年之学指的是儒家学说。 小试一州功:指朱熹曾在福建任地方官员,治理一方百姓。 礼范家家俗:礼法规范成为每家每户的传统习俗。 文流世世风:文化教育世代相传。
诗中“帘卷晴花雨”描绘了一幅雨后景象,阳光透过云层洒下,使花瓣上闪烁着晶莹的雨滴。接着“登楼一振衣”,作者通过这一动作表达了一种豁达和洒脱的心态,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与不屈。 “千家山郭静,万里海云微”则通过静态与动态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最后两句“天上来秋色,人间欲夕晖”通过对天空和夕阳的描述
【注释】: 小溪谁隐迹,曲水碧潺潺。流去终归海,源来总自山。 石生苍藓润,沙睡白鸥闲。愧抱山林志,频年此往还。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隐居生活的诗。 开头两句“小溪谁隐迹,曲水碧潺潺”,写隐者居住的环境和隐者的生活状态。小溪是谁隐迹的,曲水清澈见底,水流声如泣如诉……这两句诗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写出了隐者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也写出了他清高的性格。 三、四句“流去终归海
【注释】 宿平南驿:住在平南驿站。宿,住宿;驿,客舍,客栈。 译文: 雾气渐渐在山上升起,暮色渐浓,凉气袭来。 坐在灯下长啸,歌声悠扬。数盏清酒喝完后,行囊已空。 夜晚的滩声喧闹,月色映照庭院。 处世如同一场梦,随风飘荡任它去。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起句,描写了诗人夜宿平南驿时的所见和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漂泊之感。诗中通过描绘山雾、凉气、孤灯、长啸、夜滩等自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