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岩光满,登台谒晦翁。
大成千载学,小试一州功。
礼范家家俗,文流世世风。
山苍溪又碧,凝眺思何穷。

【注释】

龙岩:山名。位于福建省西部,为闽西的著名风景区之一。朱文公:朱熹。晦翁:指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世称朱文公、晦庵先生、紫阳先生等。他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祠,即祠堂。

千载学:千年之学指的是儒家学说。

小试一州功:指朱熹曾在福建任地方官员,治理一方百姓。

礼范家家俗:礼法规范成为每家每户的传统习俗。

文流世世风:文化教育世代相传。

山苍溪又碧,凝眺思何穷:站在山顶,眺望着群山和清澈的溪水,心中涌起无穷的思考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登临龙岩谒朱文公祠,感叹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兴废。

前四句写诗人登山所见所感。第一句“晴日岩光满”是说天气晴朗,阳光照在山上,岩石表面闪闪发光。第二句“登台谒晦翁”是说登上山顶,拜谒了朱熹的祠堂。晦翁即晦庵先生,朱熹的谥号,后人尊称他为晦翁先生。第三句“大成千载学”是说儒家学说历经千年仍流传不衰。第四句“小试一州功”是指朱熹曾任职于福建,在那里实施了许多改革措施,取得了一些政绩。这两句是对朱熹功绩的赞颂,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两句转入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描写。第五句“礼范家家俗”是说如今人们普遍遵守礼仪规范,成为各家各户的传统习俗。第六句“文流世世风”则是说文化教育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这两句既赞美了当今社会的文明进步,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的情怀。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慨。第七句“山苍溪又碧”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使诗人陶醉其中。第八句“凝眺思何穷”则是说凝视远方,思考却无法穷尽,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无限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社会风气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人文精神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