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全诗为: ``` 兹亭何独醒,勺水自泠然。 醒醉浑无着,风流自昔贤。 醉元不在酒,醒亦岂关泉。 顾以醉中意,还为醒者传。 ``` 注释: 1. 兹亭:此处的亭子。 2. 醒水:比喻清澈的水。 3. 醒醉:清醒和醉酒。 4. 着:依附。 5. 风流:才华横溢或风度翩翩。 6. 醉元:指喝醉了的状态。 7. 醒亦岂关泉:清醒的时候与泉水无关。 8. 顾:考虑、思考。 9.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濠上 烟郭新晴后,春流解冻初。 漆园今可作,濠上意何如。 不辨身非蝶,宁知我是鱼。 临渊观逝者,此乐亦蘧蘧。 译文: - 濠上 在雨后的清晨,烟雾蒙蒙的城郊刚刚晴朗,春江水暖开始解冻。 现在的我就像陶渊明一样,可以自由地生活在濠水之滨,那该有多好啊! 我无法分辨自己是一只蝴蝶还是一条鱼。 站在清澈的溪水中,看着流水中消逝的鱼儿
【注释】 德安道中大雪:在德安途中遇到大雪。 征路难逢霁,侵晨踏雪来:道路崎岖,很难遇到晴天,清晨起来踏着积雪而来。 有田皆种玉,无树不成梅:田地里都种着玉石,没有树木却能长出梅花。 疲马冲泥怯,饥乌阻冻回:疲惫的马被泥水困住害怕,饥饿的乌鸦被严寒阻止不飞。 风霜良已厉,款语劳舆台:风霜十分严酷,我向车上的人打招呼表示慰问。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描写了作者在一次旅行中遭遇大雪时的所见所闻
驱马庐山曲,冥蒙不见山。 雪疑扃岫幌,人自扣禅关。 偶觅虎踪去,仍披鹤氅还。 远公如可访,溪水尚潺潺。 逐句释义: - 驱马庐山曲,冥蒙不见山。 驱马走遍了整个庐山的曲折山路,但仍然无法看见山峰的踪影。这里的"冥蒙"指的是云雾缭绕的景象,使得山路显得模糊不清。 - 雪疑扃岫幌,人自扣禅关。 诗人误以为雪花飘落时,像是关闭在山间窗户上的光芒,而自己则仿佛是在叩击着禅寺的大门
【注释】 飞瀑:瀑布。悬石:高耸的岩石。晚氛:傍晚的雾气。飘时:飞落时,指瀑布下落时。滴处:落下的地方。风断珠还缀:风吹过,使水滴分散成小珠子。涛来松并闻:大浪拍岸,与松林的声音混为一体。湖光纤翳尽:湖水映衬着山色,云雾消散。佳气坐氤氲:美景使人陶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游览瀑布时所作,诗人面对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泻千里、势如奔马、声似雷鸣的瀑布,心潮澎湃,感慨万分,即兴作诗。
【注释】 几:数,一说“尽”。维:同“惟”。凄凄:形容声音或气氛凄凉。动客怀:触动游子的情怀。短蓬:小船。从雪打:被雪覆盖。古岸:指山崖。有云埋:被云遮掩。天地晴难料:天象难以预料。风波性渐谐:风云变幻,性情相投。江边留亦得:在江边留居也是可以的。鸥鹭本吾侪:鸥鹭都是我的朋友。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黄州(今湖北黄冈)知州期间。诗人在《与李公择书》中自述:“某谪居黄来,实以瘴疠之病
德安道中大雪 霏霏寒絮色,平野入空冥。 鸟道皆成素,虬松独露青。 溪边迷鹭影,云际失峰形。 借问庐山道,褰帷且暂停。 【注释】 1. 霏霏:形容雪片飘落的样子。 2. 空冥:指天空空旷,无边无际。 3. 鸟道皆成素:指积雪把道路变成了白色。 4. 虬松:指苍劲的松树。 5. 褰帷(qiān wéi):拉开帐篷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停下来暂避风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德安道中的所见所感
这首诗是诗人登庐山天池寺时所作。 杳霭天池寺,庐山第几峰:杳霭,指云雾迷茫,看不见寺庙;庐山有众多的山峰,不知是哪一座。 御题丹碣重,荒径紫烟封:丹,红色,这里指山色;碣,碑石,指山上的石刻;重,多。意思是:在山上有许多红褐色的石刻(碑)。 荒径紫烟封:荒径,指荒凉的小路上布满了紫色的烟雾,封,笼罩。意思是:荒凉的小路上布满了紫色的烟雾。 鸟没云无迹,僧归雪有踪:没,飞走;踪,踪迹。意思是
【注释】 ①罗建昌:唐时人,字子安。②行:行走。③艾子国:地名。④令君香:指令狐楚,唐宰相,以文章政事著称。⑤爆竹:爆竹声中辞旧迎新。⑥闾阎:里巷。⑦催:催促。⑧芳:美好。⑨熙乐岁:欢乐的年景。⑩趱:催逼、催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写给友人的,表达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心情和对友人的祝福。全诗意境开阔,感情真挚,语言流畅自然,富有音乐美,给人以美感享受。 首联:“风扑雪披猖,苍茫接大荒
雪中过东林寺 桥下溪声急,微茫乱远钟。 半山云压寺,深院雪欹松。 涧落何年瀑,烟藏若个峰。 灵山缘未了,他日许相从。 译文: 在雪中走过东林寺的桥下,听到溪流的声音急促而微弱,远处传来模糊的钟声。 半山腰上云雾缭绕,笼罩着古老的寺庙,深院中的松树被飘落的雪花轻轻压弯。 涧底的瀑布何时形成的?烟雾中隐藏着哪些山峰? 灵山的缘分还没了结,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与你再次相聚。 注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