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伦
【注释】 1.佛岭:即福建武夷山。 2.当绝:当灭亡之时。 3.降王:指南宋的投降派王公大臣。 4.支东固:支持、巩固东面。 5.文山节五坡:指文天祥(宋末抗元名将)在五坡岭上大败蒙古兵,被俘不屈的故事。 6.君看:你看。 7.草木:这里指国家山河。 【赏析】 这是宋代亡国之诗。诗人面对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现实,感慨万分。全诗以议论为主,用典贴切,情思悲壮,气势雄浑。 首句写宋朝灭亡的形势
【注释】 秦贾:即范睢,战国时期魏国人。事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亡国:指秦国被灭。文山:指文天祥,南宋末年大臣、民族英雄,抗元名将,因坚守赣州城而牺牲。先亡国:谓秦、魏灭亡于元军。奈何:怎么办。自怜:自己感到可耻。天下诏:全国的诏书,指投降诏。谁奋:有谁来奋起抵抗。鲁阳戈:相传为鲁阳公所铸之戈,用以斩断阳光(比喻抵御敌人)。三后:三年之后,表示时间很长。五坡:指五岭,泛指南方山区。 【译文】
光霁岩次容彦昭 光霁:晴朗的天气。岩次:山间小憩之地,亦指隐居之所。 容彦昭:人名,这里指隐士或高士。 注释: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在山中小憩。 赏析:诗人在晴朗的天气里选择在山中小憩,表达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这里的“光霁”指的是晴朗的天气,而“岩次”则是指一个山中的地方,也就是他的隐居之所。 太极开天府,清虚此一堂。 注释:太极,即天地未分时的原始元气,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最高概念
𥓂头次陈秉常 万里昆崙小,苍茫快此登。 层云开赤脚,阴壑动玄灵。 练石嫌天漏,寻花爱国馨。 青山来恋我,应识草堂情。 【注释】 𥓂头次陈秉常:这首诗是杜甫的《赠陈二拾遗》,是诗人在成都草堂时写给朋友陈二的一首七律。 万里昆崙小,苍茫快此登:昆崙山远在万里之外,登上它却感到心胸开阔,心情舒畅。 层云 开 赤脚 ,阴壑 动 玄灵:层层叠叠的白云如同赤脚一般轻盈,阴壑之中仿佛有神灵在活动。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府教岩次容彦昭 - 府教岩:这是一座寺庙的名字,位于某个地方。 - 次:这里指停留或休息的地方。 - 容彦昭:可能是一个人物的名字,也可能是对某个人的描述或称呼。 2. 金身不可断,铁心应易酸。 - 金身:通常指的是佛教中佛像的金属身体,代表纯净和永恒。 - 不可断:表示坚固、持久。 - 铁心:形容意志坚定,不轻易动摇。 - 应易酸:暗示虽然坚硬如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要从内容、手法、情感等角度展开,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凝练和生动。“两晖楼次容彦昭楼旧名迎晖梦改两晖”,大意是:在两晖楼次,容彦昭楼旧名迎晖,梦中改名为两晖。 【答案】 译文:我在两晖楼下小憩,容彦昭楼的旧名字迎晖已被我改为了两晖。画栋飞檐高耸云表,大诗人的名字已经 落进梦中。大明王朝开天辟地,昼夜光明照亮天山。我枕着元龙卧安
【解析】 “扇和岩次容彦昭”中的“次”是诗人自号;“岩”指山岩,即山崖;“容彦昭”是作者的朋友。这两句诗表明,作者与朋友相聚在幽静的山岩间,共商诗道。“阳和在深谷,无秋旦旦春”,这两句诗意思是:温暖的春天阳光普照大地。“阳和”指温暖,“深谷”指山间的幽深处。“旦旦”指太阳初升的样子,“春”指春天。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温暖的春天阳光普照大地。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注释】 游子来何之 —— 游子,指我。何之,到什么地方去。 来之水心亭 —— 来到水心亭。水心亭,在苏州城西北的沧浪亭附近,相传为北宋苏舜钦所建,后毁于元代,明代重建。 同流混清浊 —— 混,混杂,指水和土。同流,混在一起。清浊,指水是清的,土是浊的。 高思入玄青 ——《文选》卷三十七《七命》:“玄黄淳醨。”李善注引《淮南子·原道训》说:“玄,黑也;黄,地之色也;醨,酒也
这首诗是诗人对春天的赞美,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如何深厚底,藏得一壶春。”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用“深”字来形容春天的深度,用“藏”字来形容春天的蕴藏。这里的“一壶春”是指春天的美好如同一壶美酒,让人陶醉其中。 “朔雪不到地,春风长被人。”这是对春天的进一步描绘。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冬天的寒冷与春天的温暖进行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书崇仁万玉山僧房廖钦止处登瀛洲达此寺三十里 王道荒东汉,山名自太康。 玑衡斟北斗,雷雨动西方。 客梦云随鹤,禅心月在床。 登瀛三十里,前路满风光。 注释: 1. 王道荒东汉:王道,即王者之道,东汉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故称。 2. 山名自太康:太康是东汉的皇帝,他统治时期国力强盛,山河壮丽,故以“太康”为山名。 3. 玑衡斟北斗:玑衡,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用于观测天象。北斗星,又称斗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