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随
永夜起松籁,满山疑雨声。 注释:在漫长的夜晚,我听到阵阵松涛声,仿佛整个山谷都在下着雨。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首句“永夜起松籁”,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被山中的松涛声惊醒。次句“满山疑雨声”,则是对松声的进一步渲染,将松林中的声音比喻为雨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松籁和雨声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面
诗酒一生唯道□,田园数顷敌封侯。 注释:在诗酒中度过一生,追求的是道理和智慧;拥有广阔的田园,其价值甚至能与封侯相媲美。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独到理解和感悟。首句“诗酒一生唯道□”意味着诗人认为,人生若能在诗酒中得到陶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那便是最大的乐趣和满足,而无需过于在意世俗名利。次句“田园数顷敌封侯”则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的宁静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理解诗句大意,分析诗中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理解诗句思想情感是关键.此题要注意审题,注意“列岫萦回”“空阔”等关键字词的含义. 【答案】 ①列山连绵环绕,青雾缭绕;②江面辽阔空旷,碧天低垂. 译文:群山重叠环绕,青山上笼罩着一层青雾;江水波涛浩渺,宽阔而深邃,碧空如洗,高远地悬垂着. 注释:列岫:群山重叠环绕.萦回:缭绕曲折.青霭:指山间弥漫着的云雾.层江
其三十二 剩下的残花飘落在宴席上,吟咏声中月色升起在楼阁。 注释: 1. 馀残花落席:指花瓣飘零落下,点缀在宴席上。 2. 吟次月生楼:指诗人在吟咏时,月光照射到楼阁之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晚景象,通过“馀残花落席”和“吟次月生楼”这两个画面,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诗意的生活。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将这一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好的夜晚之中
以下是对《梧桐风细初吹叶,河汉云疏欲护霜》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1. 诗词原文: 梧桐风细初吹叶,河汉云疏欲护霜。 2. 译文: 微风拂过梧桐树梢,轻轻摇曳着新发的嫩叶。 天河中云朵稀疏分布,仿佛守护着即将降临的严霜。 3. 赏析: - 梧桐风细:描写了初秋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梧桐树上的新叶。这里的“风细”不仅描绘了风的轻柔,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 - 河汉云疏
诗句原文: 村重晚笛吹遥岭,渔舍寒罾晒夕阳。 注释: - 村(cūn): 村庄。重(chóng): 再次,此处表示傍晚时。晚笛(wǎn dí):傍晚时的笛声。遥(yáo): 遥远的意思。岭(lǐng):山岭。 - 渔舍(yú shě): 渔民的住所。寒(hán): 冷。罾(zhēng):捕鱼用的网。晒(shài): 晾晒。夕阳(xī yáng): 太阳落山后的余晖,也指夕阳下的景象。 赏析
注释:孤独的身影渐渐高升,在云外月色下显得更加清高;寒冷的声音独自响起,在竹林间回荡。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绝句,描绘出一幅孤寂清冷的画面。诗中通过“孤影渐高”和“寒声特起”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同时也体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注释: 杜门:闭门不出。憎(zēng):厌恶,讨厌。庆:喜庆之事。枕石:指卧在石头上。魂清:指梦中的心境清澈。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山林的渴望。他厌恶尘世的纷扰,喜欢在静谧的环境中与自然为伴,享受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诗中的“杜门”和“枕石”都是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外在表现,而“魂清”则描绘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清明。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松桧阴中闲覆局,芰荷香里静垂钩”出自宋代诗人王随的古诗《句》。下面将逐一展开对诗句、译文以及注释和赏析: - 诗句释义:松桧(常青树)的阴影中,闲暇地摆放棋盘。芰荷(荷花)的香气中,静静地悬挂钓钩。 - 译文:在松树和桧木树荫下,悠闲地摆放着棋盘;在荷花散发出的清香中,静静地挂着鱼钩等待鱼儿上钩。 - 关键词注释: - 松桧:指的是两种植物,松树和桧树,常用来形容环境清幽或氛围古朴。 -
注释:我好客,常常嫌州路偏僻;我喜欢登山,经常上郡楼。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川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以及对仕途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好客几嫌州路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和怀念,他喜欢与朋友相聚,享受亲情友情的乐趣,但却因为远离家乡而感到遗憾。第二句“爱山长上郡楼高”则描绘了诗人对于登高望远、欣赏美景的热爱,他渴望能够登上高处,俯瞰整个江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