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栻
寓园草木已回牙,生意蓬然客到家。 乍脱沈疴如释缚,暂容休沐当悬车。 墨朱出入闲双管,红绿高低品万花。 行药莫嫌腰脚耎,胜于病榻卧天涯。 注释:春天已经来临,庭院中的花草开始生长,生机勃勃。我像客人一样回到家中,感受着久违的亲情与温暖。突然摆脱了重病的痛苦,就像被绳索束缚的身体突然解脱,让人感到无比轻松和自由。暂时放下公务,享受休息的时光,就像是古代贤达之人挂起的车子,象征着暂时的退隐
扶病长征药少功,支离容易到辽东。 眼光不觉漫天黑,心血无端噀地红。 从此胸中无宿物,几将身后累诸公。 凤城已分飞难返,今日生还与梦同。 【注释】 回都:回到京城。 扶病:因病在身。 支离:身体虚弱,精神不集中。 眼光:视力。 漫天黑:满眼都是黑暗。 心血:指血泪。 噀(xùn):喷出。 凤城:今北京的别称,因城有凤凰台而得名。 生还:活着回来。 【译文】 我因病体虚弱长途跋涉,服药太少
这首诗的译文是:“吹着风,不觉气如烟,寒冷的风像砭石一样严冬过后。棱角森然的冰踏裂了,车轮松弛了铁磨穿。九转肠与山同曲,一片心如月正悬。寒气入被池中似泼水,长夜多分不成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冬日景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冬天的寒冷和严寒。首句“吹嘘不觉气如烟”,用吹风机的声音来形容冬天的严寒,让人感觉如同烟雾一般难以忍受。第二句“砭骨风严雪后天”,则直接描绘了冬天的寒冷
【注释】 眼界:眼界,即视野。久已:早已。□香:指兰花香气。青雀:指书信。黄鸡:指歌声。画图:指绘画。真笑:实指“真个”。鲇鱼上竹竿:意谓像鲇鱼爬上竹竿那样,一上一下地攀缘着。 【赏析】 《琴川即事四首》,是诗人在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春作于福州的诗。此诗为第三首。诗人以咏物寄情,抒发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眼界浮华久已□,□香思乞梦中兰。”前两句写自己的所见与所感。“眼界”指眼光
五马踟蹰不为罗,惊鸿一瞥问如何? 小家碧玉严妆少,大道青楼薄命多。 注释:五匹马在原野上徘徊不前,不是因为被罗网所困,而是被那惊鸿一瞥所吸引,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小户人家的少女,虽然精心打扮,却显得有些羞涩;而大户人家的女子,则往往命运多舛,容易遭受不幸。 判别薰莸安可误,平章桃李不嫌苛。 连斑彩翼随风下,山馆分明似凤窠。 注释:鉴别好坏的事物,怎么能因为一时的迷惑就轻易地做出错误的判断呢
乙卯六月四日抵里志喜 【注释】乙卯:即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 【赏析】诗人从临安(今杭州)出发,经过十七载的宦海浮沉,如今终于回到家乡了。一路上,欢声笑语如雷鸣般迎接他,他的笑面也像明月一样明亮、圆润。他感叹道,现在自己腰缠万贯,却要抛弃这身华贵的官服,不再追求富贵荣华。然而,最让他高兴的还是,八十岁的父亲依旧健在,能够陪伴着他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二 一去乡关十七年,归来闾巷尚依然。
注释: 1. 官如傀儡听牵丝,乘传东征未可辞。 2. 千里行旌随雪远,一时别绪似云痴。 3. 病情深浅劳相忆,客况温凉要自知。 4. 恰记临行频劝我,江山虽好莫吟诗。 赏析: 这首诗是写给家中夫人的。作者自比为傀儡,表达了自己无法自由地做出选择和决定,只能听从他人的安排。他描述了自己在东征途中的情景,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还提到了自己身体的状况不佳,需要妻子的照顾和理解。最后
圆明园,这座曾经的皇家园林,如今已成为历史的见证。在《圆明园应直四首其二》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圆明园的壮丽景色和往日的辉煌。接下来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每一句,并附上赏析: 1. 微风吹活水中云: - 微风与水中云:诗人描绘了微风拂过水面,使水中的云朵变得生动起来,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也展现了他对细节的精细观察。 - 水气侵衣百和熏
诗句原文及翻译: 1. 隐居欲起三层阁 - 原文:隐居欲起三层阁 - 译文:隐居者想要建立一座三层的阁楼。 2. 蒙叟先开五石尊 - 原文:蒙叟先开五石尊 - 译文:蒙叟首先开启了五个石质的酒樽。 关键词注释: 1. 隐居:指隐居于山林之中,远离尘世喧嚣,寻求心灵的宁静和修养。在中国文化中,隐居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2. 阁:古代建筑的一种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照眼花枝别样红,自然抬举要东风。 - 注释:照眼,形容花鲜艳夺目;花枝,指树枝或花朵;别样红,与众不同的红色。自然抬举要东风,比喻事物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得到应有的重视。 - 环肥燕瘦无高下,筮短龟长有异同。 - 注释:环肥,指丰满的人;燕瘦,指苗条的人;无高下,表示两者没有优劣之分;筮短龟长,指占卜结果短命者寿命长,长寿者的寿命短;有异同,表示两者的不同。 - 采访久经劳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