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锴
诗句原文: 山拥孤城草木荒,劫灰马首贡苍茫。 枭雏日落啼鸱吻,狐火秋阴上女墙。 碧藓半侵碑字黑,红罗犹缠佛金黄。 薛禅盛气包诸夏,不信多时旧物亡。 注释解析: - 山拥孤城:形容寺庙周围环境寂静无人。 - 草木荒:描绘荒芜的景象,草木凋零。 - 劫灰:比喻战争后留下的痕迹或破坏后的残骸。 - 马首贡苍茫:形容景象广阔,令人感到迷茫。 - 枭雏:指小鸟的叫声。 - 狐火
{"佳句1": "不信", "释义": "不相信"}{"佳句2": "千秋以仲传", "释义": "千百年来,仲氏的祭祀一直延续"} {"佳句3": "将何酬至德", "释义": "用什么来报答他的恩德呢?"} {"佳句4": "直欲问皇天", "释义": "甚至想向苍天发问。"} {"佳句5": "蛮貊求仁易", "释义": "蛮夷地区求取仁德容易"} {"佳句6": "神明忌道全",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诗人王勃对法王寺的观察和感受。以下是逐句解释: 次法王寺(第二站到达法王寺) - 闻道:听说/得知 - 羌胡化育难:古代羌人和匈奴人难以抚养教化 - 今知:现在知道 - 日月照临宽:太阳和月亮照耀,给予恩惠 - 云中天使回高节:云中的神祗,他们返回高洁的节操 - 道左名王献白纨:在道边的著名王公,他们献上洁白的丝织品 - 梯航竞重译:航海的人争着翻译 - 百年旗鼓罢登坛
【解析】 本诗是作者晚年的一首抒情短章,写诗人晚年厌倦世事、归隐林下的生活。开头四句以“老怀”“世事”为题写其对世事的厌倦,“路阻崔亭伯,天羁管幼安”则具体地表现了他对仕途的厌恶之情。后六句写他隐居林下的情趣,抒发了他对人生的态度。 【答案】 (1)“漫与”,随意而为。 (2)“老怀徒漫与”,诗人自谓一生在仕途上没有什么成就,所以感到心灰意冷,因此才随意而居。 (3)“世事懒相干”,诗人认为
韨(jiào)屋灾裁其馀材用,搆小亭颜曰“瘢柱戏作”。 八尺方亭子,成之灰烬余。 得全沟断在,幸免爨桐如。 野色时时入,秋空面面虚。 世谁收弃物,乃作逸人居。 注释: 1. 韨(jiào):指毁坏、毁损。 2. 构:建造。 3. 瘢柱:残柱。 4. 八尺方亭子:指亭子的边长是八尺。 5. 灰烬余:指烧毁后剩下的灰烬。 6. 得全:保全。 7. 爨(cuàn)桐:炊事用的柴木。 8. 野色
藏公生塔落成喜赋 李锴诗意解读与赏析 1. 诗歌原文 岂必造生塔,为公终此心。 后来传好事,君子或知音。 古道久不作,交情多面深。 沃洲山下路,曾见几人寻。 2. 诗句翻译及注释 - 译文:我不必建造生塔,只为你坚守此心。 - 译文:以后会流传好事情,君子或许会了解你的心意。 - 译文:古老的道路长时间没有人走,交情却很深厚。 - 译文:在沃洲山下的道路上,曾经有几个人寻找过。 3. 赏析 -
【注释】 1. 所思:所念。 2. 端属谁:究竟属于谁呢? 3. 愁绝处:指极愁苦的地方。 4. 天地酒醒时:酒醉后,天地万物都显得空荡荡的,无物不显露其空虚本质。 5. 木叶夜来下,秋风江上吹:落叶飘零,秋风吹过江面,发出萧瑟的声音。 6. 倚楼寻苦调:凭栏眺望,寻找那令人心酸的音乐。苦调,即悲凉的乐曲。 7. 一一入参差:每一句诗都各具特色,各不相同。 8. 赏析:这是一首写情的七绝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鉴赏能力。这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逐句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艺术手法等,最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和诗歌的特点,写出答案即可。此题要求“赏析”,首先指出诗句大意,然后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及作用,最后点明诗句在结构、内容、情感上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不见西邻好:邻居家好。 (2)当时及老成:当时还是个有作为的人。
秋风对雨有怀陈氏兄弟赋诗三韵而陈书适至遂成一律却寄 风吹岫云合,细雨一丝丝。天欲深秋色,怀人属此时。大江流竟下,芳草怨凄其。适报三千里,投书慰别离。 注释: 风吹:风轻轻吹动。岫云:山峰上的云雾。合:凝聚在一起。 一丝丝:形容雨点细小且密集。 天欲深秋色:天空仿佛被秋天的色调所笼罩。 怀人属此时:怀念的人就在此时。 大江:指长江。流竟下:江水奔腾向前。 芳草:泛指花草。怨凄其:充满悲伤和凄凉。
收稼了咏怀 农事各已了,田家深闭门。 北风吹老树,黄叶下秋村。 一径往来绝,空场鸟雀喧。 先天徒已凿,且得后天存。 注释: 1. 收稼了:指农民完成了收割庄稼的任务。 2. 农事各已了:指农民的农活都已做完,可以休息了。 3. 田家深闭门:指农民们已经回到家里,不再外出劳作。 4. 北风吹老树:形容秋天的北风猛烈,吹动着枯萎的老树。 5. 黄叶下秋村:指树叶变黄,预示着秋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