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锴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天宝十四载(755)秋天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杜甫流寓蜀中已近十年。九月九日重阳节,他闻诸子登高,遂作此诗寄赠。 首句写重阳佳节时,诗人与朋友们一同登上高山,共赏秋光。次句说,登高之后,诗人感到眼前景物迷离不清了。这两句是诗人对登高活动的直接感受。第三句说,可能登高之后,眼目一畅,心情舒畅;但又怕徒然伤悲,因为自己已到迟暮年华了。第四句说自己虽然身居京城穷檐
晚泊清紫港 断雁轻鸥共渺然,殊方此夜客愁偏。 可怜寒角为谁苦,何处孤帆且自悬。 水气欲生山嶂雨,天风不散石林烟。 世情老大都心折,倚棹空江独火前。 注释: - 断雁轻鸥共渺然:意思是说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和水中的鸥鸟都显得那么渺小。 - 殊方此夜客愁偏:意思是在异乡过夜时感到特别寂寞。 - 可怜寒角为谁苦:意思是可怜那些在寒冷角落中哀嚎的动物们。 - 何处孤帆且自悬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作答时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霜清九月飞鸿急,秋尽孤城捣练哀”:九月霜露已清,大雁南飞,秋天即将结束,戍楼捣衣声声悲切。这是写景。 “多病及今常伏枕,销愁何处独登台”:诗人说自己年老多病,如今常常躺着不能起床,忧愁无处可以消解,唯有独自登上高楼。这是抒情。 “阳收生理行将伏,岁逼寒阴又一回。玉剑绛衣贫不办,舍人甘老厩中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含睇高城接渺茫,饥乌飞噪古台荒。" -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远处的高城显得辽阔而遥远,天空与大地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饥饿的鸟儿在空中飞翔,发出嘈杂的声音,使得古台显得荒凉而破败。 2. "沙连秋水寒皋迥,山拥晴云落日黄。" - 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景色。秋水与长河相连,显得寒冷而辽阔;山峦在晴空中矗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押韵严谨,意境深远。 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旧游历乱等空华,寄客深居水一涯。 注释:我怀念过去的游历生活,现在身处偏僻的地方,就像在一条水中的岸边一样。 2. 猗傩此生输草木,逶迤吾道付龙蛇。 注释:我的人生如同被束缚于树木和草本植物之间,我的旅途就像被曲折蜿蜒的龙蛇所支配。 3. 微尘偪侧终容物,故业萧条已丧家。
【诗句解读】 1. 「故人哆口说仪型」 - “故人”,指的是作者的朋友。“哆口”,形容说话的样子,这里指朋友在讲述自己的仪容和风度。“仪型”,即人的仪表与风格。 2. 「歧路萧条见客星」 - “歧路”,指分岔的道路。“萧条”,形容荒凉冷落的景象。“客星”,这里指旅途中的伴侣或友人。 3. 「独立望乡聊自遣」 - “独立”,形容孤独地站着。“望乡”,思念故乡。“聊自遣”
过访沈葭士赋赠 风尘物色沈生奇,国中真佳士,海内老画师。 白发下人贫殆甚,怀古意常悲,久冷梁园邹枚席。 译文: 款段城南不厌骑,风尘物色沈生奇。 国中几见真佳士,海内今称老画师。 白发下人贫殆甚,侧身怀古意常悲。 梁园久冷邹枚席,土锉年来只自炊。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锴的《过访沈葭士赋赠》。诗中的“款段城南不厌骑”描绘了诗人在城南骑马的场景
山海关 关路无人雪自消,兴亡千载一昏朝。 岛门失势鱼龙震,亭障乘秋虎豹骄。 白草已堙先轸血,青天谁奋伍员潮。 可怜万里绵秦塞,不救咸阳赤土焦。 注释: 1. 兴亡 - 指国运的兴衰更替。 2. 千载 - 形容时间非常久远。 3. 岛门 - 指的是山海关附近的岛屿门楼。 4. 先轸 - 指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左氏,因战败被埋于白骨中。 5. 伍员 - 指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文子
林子回闽未果再至东齐,赋赠 借问故人归去无,相逢摇落岁华徂。 寒衣未著关河冷,匹马重来海岱孤。 万户长安稀地主,三秋苦雨熟泥涂。 闽江回首音尘隔,不信南飞是鹧鸪。 注释: 林子归闽未果再至东齐,赋赠:林某曾计划返回福建(闽),但未能成行。后来再次来到齐国(东齐)时,写下了这首诗。 借问故人归去无,相逢摇落岁华徂:询问故人是否已经回到家乡?在离别的季节里,岁月已经匆匆流逝。 寒衣未著关河冷
秋雪 白日常年好,空明九月时。 阴阳今欲战,雨雪晚交持。 势合溪云长,寒深木叶危。 清商杂流羽,取瑟一调丝。 注释:白日:指太阳。空明:明亮透明。阴阳:指太阳与月亮。今欲战:现在要交战了。雨雪晚交持:早晚交争。势合:两股势力结合。溪云长:山间云气很长。寒深:天气寒冷。清商:泛指音乐。杂流羽:各种乐器的声调混杂着流动的乐音。取瑟一调丝:弹奏《诗经》里的“关关雎鸠”一章。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