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锴
《寒食》: 廌青山堂邻涧阿,应门白沙连碧莎。乱山寒食落花路,返照风磴樵人歌。 注释: 廌青山堂:位于山边的小楼,靠近溪流和山涧。邻涧阿指它紧邻山涧的一侧。白沙:白色的沙滩,形容门前的景色美丽。应门:迎接门扉,形容门户开放,欢迎宾客。连碧莎:与绿色的草地相连,形成美丽的画面。 乱山:混乱的山峰。寒食:古代一种节日习俗,在这一天禁火,吃冷食。落花路:落花满地的路,形容节日的气氛。返照
【注释】: 石路逶迤西涧西,碧霄真拟蹑丹梯。——逶迤曲折的石路通向西边的涧水。 风烟百里裁相接,云水终年或竟迷。——百里风烟,云水相连,终年迷漫。 落日孤筇频伫立,新诗几叶任封题。——落日时分,独倚竹杖(筇)频频伫立;新诗数页任凭风吹,随意封题。 尘中老眼昏成瞀,安得金鎞一借携。——在尘世中,老眼昏花已成疾病,何时才能借来金鎞(一种古代饰品)借用? 赏析: 首联“石路逶迤西涧西,碧霄真拟蹑丹梯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伏金积火畏相和,溽雨蒸云日几过。 - “伏金积火”:指天气炎热。金,这里可能是指秋天的太阳,积火指的是太阳炽热。 - “畏相和”:害怕阳光强烈。 - “溽雨蒸云”:形容连续不断的阴雨天气。 - 译文与注释:夏日炎炎,太阳炙烤着大地,连绵的雨水让空气中充满了湿气,太阳仿佛被厚厚的云层遮挡,难以透出光芒。 2. 倚杖风尘回首近,开尊节序去人多。 - “倚杖风尘”
藏上人寄诗招游西涧以事不果赋此却寄 【注解】: 匡庐秀色田盘得,亦有幽人继远公。 匡庐: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郊。 日暝龙蛇潜大壑,天清鹳鹤振秋风。 暝:傍晚时分,天黑。 龙蛇:比喻山间云雾缭绕。 大壑:深沟。 清:明亮。 鹳鹤:即鹤,一种水鸟。 振:振动。 秋风:秋天的风。 味齐甘苦休尝舌,心了方圆任凿空。 味齐:意谓事物各有所长,不能一概而论。齐,等同。 甘苦:甜和苦。 舌
【注释】 藏上人:指唐代诗人杜甫。杜甫晚年居住在四川成都草堂,与好友严武、高适等交游甚密,称他们为“藏”和“严”。 事不果:指杜甫的友人严武死后,他没能实现与严武的结庐茅茨之约。 却寄:指杜甫写此诗后,又写了一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将原诗寄给韦左丞,表示遗憾。 【赏析】 本篇是杜甫晚年时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与友人管乐相比,自己一生功名没有磨砺,而管乐却已身居高位
译文: 衰败的草丛和寒凉的云气笼罩着海戍,秋风中传来的晨角声使得城楼喧哗不已。 我挥洒老泪在田横岛上,心中系着对故乡白下城的深深乡愁。 那些志士们虽然遭遇不幸,但仍然以晚节自矜;而我在穷途末路之际,对于朝廷的新恩深感折服。 音信断绝,寂寞难耐,时值傍晚时分,眺望远方,齐东的天际令人感到断魂般的凄迷。 注释: - 闻钟匪莪: 听到钟声,却怀念故乡。闻:听到,闻钟是闻听钟声。匪:通“非”。莪
【诗句释义】 1. 名刺消磨短袖中,疏狂直与古人同。 注释:名刺是名片,这里指代刘东郊的名片被消磨在袖子里,表达了诗人对刘东郊的深深怀念。“疏狂”意为放纵不羁,直率坦诚,与古人无异。 2. 独来穷巷知何好,深喜青尊且未空。 注释:独自来到偏僻小巷,心中好奇,不知道他的兴趣所在,但看到酒杯(青尊)尚未空着,便感到欣喜。“独来”和“深喜”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刘东郊的思念。 3.
这首诗是杜甫的《题柏树》。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诗人当时在夔州。 诗的前两句“去年执别清溪头,今年寂灭归一丘”,意思是说,去年我在清溪边与你分别,今天我孤独地回到了故乡,与世无争。这里的“分别”和“寂灭”都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的第三四句“尘中穷达徒相乱,眼底存亡亦太浮”,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他认为人世间的种种荣华富贵都是虚无飘渺的,只有内心的平静才是真正的财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译文: 浣花溪头花草不如,富春江上树木仍然稀疏。 世情已经落在金张之外,生计只能依靠枣栗之余。 鹳鹤栖息在丛莽杂草丛中,鱼龙居住在大江深处。 虞卿懒得去做千秋大业,只留下灭没穷愁旧著书。 注释: 1. 浣花溪头花不如:比喻自己才华不比花好,没有像花一样受人欢迎。 2. 富春江上树犹疏:比喻自己在事业上不如江边那些疏落的树木。 3. 世情已落金张外
夜 感时又见清秋暮,吊影其如永夜何。 尝苦风灯依壁尽,非关霜杵隔邻多。 醉乡无力降愁域,空法何年割爱河。 回首延陵遗恨在,千秋嬴博厌经过。 注释: 1. 感时:感叹时光。 2. 暮:傍晚,指秋天的夜晚。 3. 吊影:比喻孤独。 4. 永夜:漫漫长夜。 5. 苦风灯:形容孤寂。 6. 霜杵:一种农具,这里用来象征辛勤劳作,与“风灯”相呼应。 7. 空法:佛家用语,指佛教中的虚无主义或禅宗的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