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清九月飞鸿急,秋尽孤城捣练哀。
多病及今常伏枕,销愁何处独登台。
阳收生理行将伏,岁逼寒阴又一回。
玉剑绛衣贫不办,舍人甘老厩中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作答时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霜清九月飞鸿急,秋尽孤城捣练哀”:九月霜露已清,大雁南飞,秋天即将结束,戍楼捣衣声声悲切。这是写景。
“多病及今常伏枕,销愁何处独登台”:诗人说自己年老多病,如今常常躺着不能起床,忧愁无处可以消解,唯有独自登上高楼。这是抒情。
“阳收生理行将伏,岁逼寒阴又一回。玉剑绛衣贫不办,舍人甘老厩中才”:阳光开始消退,农事结束了,一年将近尾声,寒冷的天气又要来临。诗人说自己贫穷,没有钱买玉做的剑和红色的衣裳,只好在府衙中做一名小官,只能甘心地老死在府衙里(这几句是议论)。
【答案】
①九月霜露已清,大雁南飞,秋天即将结束,戍楼捣衣声声悲切。这是写景。(译文:九月霜露已经清冽、天空高远、鸿雁南飞)②诗人说自己年老多病,如今常常躺着不能起床,忧愁无处可以消解,唯有独自登上高楼。这是抒情。(译文:我因病年老体衰,常常躺在床上,忧愁无处可以排遣,只有独自登上高楼)③一年快要过去了,寒冷的天气又要来临。诗人说自己因贫困而无力置办玉制的宝剑和红色的衣裳,只好在府衙中做一名小官,只能甘心地老死在府衙里(这几句是议论)。④诗人用一个“伏”字概括了人生的变化,也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之情。(译文:一年快要过去了,寒冷的天气又要来临)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于元丰五年(1082)九月所作。当时苏轼任徐州知州,他以忧愤的心情,借眼前之景,抒胸中积郁,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