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方亭子,成之灰烬馀。
得全沟断在,幸免爨桐如。
野色时时入,秋空面面虚。
世谁收弃物,乃作逸人居。

韨(jiào)屋灾裁其馀材用,搆小亭颜曰“瘢柱戏作”。

八尺方亭子,成之灰烬余。

得全沟断在,幸免爨桐如。

野色时时入,秋空面面虚。

世谁收弃物,乃作逸人居。

注释:

  1. 韨(jiào):指毁坏、毁损。
  2. 构:建造。
  3. 瘢柱:残柱。
  4. 八尺方亭子:指亭子的边长是八尺。
  5. 灰烬余:指烧毁后剩下的灰烬。
  6. 得全:保全。
  7. 爨(cuàn)桐:炊事用的柴木。
  8. 野色:指自然景色。
  9. 秋空:秋天的天空。这里指天空。
  10. 逸人:隐士。
    赏析:
    诗的开头四句描写亭子被毁后的废墟。”韨屋灾裁其馀材用,构小亭颜曰‘瘢柱戏作’。”意思是说这座亭子因为被毁才用残余的材料建起一个小亭子,并给它取了“瘢柱戏作”这个名字。这里的“瘢柱”指的是残柱,而“戏作”则意味着这是一件随意而为的作品。
    接下来的八句则是诗人对亭子的描绘和感慨。他以亭子为线索,描述了这个小亭子周围的自然景色,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八尺方亭子,成之灰烬余。得全沟断在,幸免爨桐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亭子被毁的惋惜之情。他说这个小亭子虽然已经烧成了灰烬,但是仍然保存着完整的一面,避免了炊事用的柴木像“爨桐”一样被烧掉。这里的“得全”指的是保住了一个完整的部分,而“幸免”则意味着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接下来的六句进一步描绘了小亭子周围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将亭子周围的美景一一描绘出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的所见所感。
    最后两段则是诗人对亭子的感慨和思考。他认为世间有谁会去收拾这些被人遗弃的物品,把它们当作自己住的地方呢?这种感叹体现了他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与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