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锴
【注释】 若公:指诗人的朋友,名不详。南游:向南去游历。 虚壑:空谷。松风扣:风吹松林发出的声响。 萧爽:清幽凉爽。田盘秋:秋天里的田园景色。 绝佳处:美景之处。与师:与老师共游。尝极游:尽情游览。 江湖:江河湖海,泛指江湖之间。判袂:分袂,离别。 题遍:题诗留念。南朝寺:南朝的寺庙。白头:指白发,代指老友。 【赏析】 首联“松风扣虚壑,萧爽田盘秋。”是写景,也是抒情。松涛如鼓声
【注释】 若水上人:指陶弘景。陶弘景隐居于若水,故称若水上人。不碍荒江曲:不妨碍在荒凉的江边。题诗杖竹筇(qiong):在竹林中行走时,手持筇杖,可以作诗。乡心三户水:故乡在三户的水。六朝松:指南京的六朝古都南京。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共六个朝代,这里泛指南京。梦幻能无着:指陶弘景隐逸的生活如梦幻般地没有牵挂。虚空定所从:指陶弘景的仙道是来自虚空的。沃洲山路塞
【注释】 归老长安: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安度晚年。 韨:同“袍”。 鸡栖:指天将明。 闭席门:关门,表示不出门了。 孤云无住相:指白云自在飘荡,没有固定的形相。 衰草护春根:枯萎的野草护着春天的根,比喻草木茂盛。 里巷:里弄。 差能别:勉强可以辨别。 交游:朋友和交往的人。 多不存:大多已经不在了。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隐居时。全诗写景、抒情、叙事相结合
【注释】 南游:指王若公的南游。 扁舟:小船。 此意:指诗人送别之意。 “一何深”:多么深远啊! “真空”:指佛家的“真空妙有”。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空幻的,但又都包含有真理,称为“真空”;同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真和假、有和无、生和灭所组成,这种由对立面统一起来的事物,就被称为“妙有”,即真实而有的。 谁从实际寻:谁从客观实际中寻找呢? 大江:指长江。 “秋月照人心”
寓西涧,隐居在西边的山谷之中。藏师竟赴千像寺,最终决定前往千像寺。斋孤游,独自前往千像寺。涧中,在千像寺中的小溪里。竟日有作,整天都在那里做诗。 滞理由拘士,遂令真意亡。 拂衣僧竟去,拄杖客何妨。 秋水飞空白,孤云无定方。 至人吾岂敢,耆旧在襄阳。 注释:滞留的理由是因为被世俗所束缚,于是真意也随之消失。最后决定去千像寺,独自一人去千像寺。在千像寺中,整天都在那里写诗。 赏析
寄怀若水上人 江南秋草色,不染道人心。 ——秋天的江南,草木凋零,色彩黯淡。但那片落叶却无法沾染到僧人若水的心境,他依然保持着那份清净和宁静。 片笠随终始,孤舟得滞淫。 ——若水手持一片竹制斗笠,无论走到哪里,始终不离身。而那艘孤舟也随着他的心意,停泊在江边。 乾坤幽梦破,风雨夜钟深。 ——在这寂静的夜晚,若水似乎听到了风声和雨声交织成一首幽梦曲,那悠扬的声音穿透了天际。同时
【解析】 本诗为边塞之作,诗人以“古怀”开头,点明主题。接着写燕赵之地悲凉的风俗和易水、尧山之景,最后以“落晖”作结。全诗意境深远,情感深沉含蓄。 (1) 首联“燕赵悲凉俗,唐虞揖让风。”燕赵:指河北地区一带,因这里地处太行山东麓,地势低洼而多水灾,故称。燕赵之人有尚武好战之风,又因受胡人欺凌,所以悲凉。唐虞:指尧舜,相传是传说中的圣王,他们治国有道,人民和睦相处,社会安定太平。揖让
新秋席上作 - 新凉上葛襟,萧瑟碧桐阴: “新凉上葛襟”描绘了诗人感受到的初秋凉爽的气息。这里的“新”,指的是初秋时节,而“葛襟”则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岁月的流转。 - 我固多愁者,君看草木心: “我固多愁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情感状态的自省与反思。他深知自己内心充满忧愁。而“君看草木心”则通过观察草木的生机和凋零,引发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 盛衰无再计,风雨为谁深: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秋望》逐句释义”,要求对每句话都进行赏析,所以首先要明确每句话的意思,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1) 赤日照沧洲,秋风吹白头:秋天到了,太阳在天边高照;秋风阵阵吹来,使人感到寒冷。诗人看到这景象不禁感叹时光流逝。 (2) 尚怀千载虑,还向古人求:我还怀着千百年的忧虑,希望从古人那里寻找答案。 (3) 老马不改步
《村夜》 路暝客行稀,林昏月上迟。 雨声黄叶下,阴火碧磷移。 寒事催荒徼,清砧急远闺。 和戎归圣算,近罢月氏师。 注释: 1. 路暝客行稀:天色已晚,行人稀少。 2. 林昏月上迟:树林在黄昏中显得朦胧,月亮升起也慢了。 3. 雨声黄叶下:雨声伴随着秋天的黄叶落下的声音。 4. 阴火碧磷移:指在夜色中,火光闪烁如碧磷(一种矿物,发光但不明亮)般微弱。 5. 寒事催荒徼:寒冷的事情催促着边境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