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樽
寄洞霄宫羽士 忆探西溪梅,曾饮余杭酒。 白鹿天半鸣,今复为谁有。 我归老母旁,此乐胜丹房。 东园桃已熟,齿落犹能尝。 岂必王母遗,聊可佐壶觞。 风吹白云来,时带溪花香。 庭前长瑶草,呼儿饭牛羊。 注释: 1. 寄洞霄宫羽士:写给洞霄宫的道士。 2. 忆探西溪梅,曾饮余杭酒:回忆在西溪探梅,曾在余杭饮酒。 3. 白鹿天半鸣:形容山林中的白鹿在天上飞翔。 4. 今复为谁有:如今又属于谁。 5.
【注释】 珠帘 :用珠宝装饰的窗帘。 香炉 :山名,在今江西庐山。 玉京 :传说中的天帝所居之处。 神仙 :指隐居山林的隐士。 洞府 :神仙居住的地方。 是珠是帘泉非泉 :比喻“珠帘”和“帘”都是水的象征。 十里 :形容距离遥远。 常挂青山间 :指将“珠帘”悬挂于青山之间。 清风明月入帘去 :指清风和明月穿过“珠帘”进入帘内。 桃花含笑而未语 :比喻“珠帘”像桃花一样,虽然含苞待放,却尚未开放。
注释: 临平山安隐寺最幽静,偶然前去游览一番。 周览若有失,遥怀辄引领。 白云先客在,春入空山静。 松风答樵歌,萝月带潭影。 达者能栖心,至此更深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心灵的追求。 首句“临平山安隐寺最幽静,偶然前去游览一番。”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时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诗人以“周览若有失,遥怀辄引领”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能力。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中形象的特征及所营造的意境;抓住诗中的重点诗句或关键性语句来分析,如“月外带疏雨”“空蒙水不如”“遥情在碧虚”,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和总结。 “宿湖上”意思是诗人夜宿湖上。首联写景:月亮挂在天上,外面还飘着细雨,湖面上烟雾弥漫,看不见湖面。 颔联写人:僧人们来的时候,人已经安静下来
【注释】 上径山:即庐山。 忽在白云上,如浮沧海中:忽然置身于白云之中,就像漂浮在沧海之上一样。 云消常作雪,天近但闻风:云雾散去时常下雪,天空临近时只听到风声。 谁问栖禅宅,曾为避暑宫:谁人曾问及我住的地方是修行之地,曾经还是避暑的宫殿。 道人偏笑客,何事入寒空:道士反而嘲笑客人,为何要进入寒冷的空间? 【赏析】 这是一首写庐山景物的诗。首联描写了庐山的云雾缭绕之景
【注释】 朱秋岩:作者的朋友,字秋岩。 髫(tiáo)儿:古代儿童头上盘结的头发。 异乡人:远离故乡的人。 【赏析】 此诗是一首思乡之诗。诗人回忆自己童年时离开家乡,饱尝风尘之苦的往事,抒发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首句“髫年别母饱风尘”,点明诗人幼年离开家乡,饱受风尘之苦;二句“尽改乡音已十春”,写诗人在外十年,已经改变了家乡的口音
周览若有失,遥怀辄引领。 白云先客在,春入空山静。 松风答樵歌,萝月带潭影。 达者能栖心,至此更深省。
忆探西溪梅,曾饮余杭酒。 白鹿天半鸣,今复为谁有。 我归老母旁,此乐胜丹房。 东园桃已熟,齿落犹能尝。 岂必王母遗,聊可佐壶觞。 风吹白云来,时带溪花香。 庭前长瑶草,呼儿饭牛羊
香炉峰顶生紫烟,玉京朝罢归神仙。 神仙洞府隔人世,是珠是帘泉非泉。 珠帘十里等闲事,何如常挂青山间。 清风明月入帘去,帘中似有人翩翩。 桃花含笑而未语,白石无情而谁怜。 帘兮帘兮胡不卷,吾将坐待三千年
髫年别母饱风尘,尽改乡音已十春。 莫向天涯诉离恨,更谁知是异乡人。